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張倩

  暑假旅游季遇上川西的雨季,重慶胡女士的川西行不太開心。原本定好了4天川西行,后兩天的行程因降雨公路斷道而中斷,隨后,一行人和旅行社陷入僵持之中。

  在僵持中,胡女士發現,旅行團的司機兼領隊,并非旅行社工作人員。“旅行社和一個商務服務公司簽的代駕服務協議,而司機是單獨和一個人力公司簽的代駕派遣合作合同。”胡女士懷疑自己遇上了“層層轉包”的小包團。

  包團行程因天氣中斷

  游客:旅行社卻讓我們“自己商量”

  7月18日,胡女士和朋友從成都坐車出發,開啟川西的4日之旅。

  她此前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該旅游產品,并和成都傳祺旅行社有限公司青羊分社簽訂了《團隊境內旅游合同》。“一人1980元,第一天經康定到新都橋,第二天從塔公草原、墨石公園到色達,第三天去到丹巴,第四天從丹巴到四姑娘山然后回成都。”

  同車的,還有另外兩對游客,分別來自云南、重慶。“都是在不同平臺購買的,說的是定制小團,就我們6個人,外加一個司機兼職領隊。”

  前兩天的行程都很順利,到第三天,也就是7月20日,本應前往丹巴,但司機說,下雨路斷,去不了了。“我們也知道近期川西下雨,也表示理解,當天就改行程,住在了馬爾康。”

  當晚,從司機的口中,一行人得知四姑娘山也去不了。“司機讓我們自己商量第四天的行程,當時我就說旅行社應該提供備選路線,司機說詢問公司。”晚上11點,司機打電話通知“行程照舊”。

  然而,7月21日,一行人剛從馬爾康出發不到一小時,司機接到電話,再次確認四姑娘山封路。“這個時候,司機讓我們自己聯系旅行社,看接下來怎么辦。”胡女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他們各自聯系了對接的客服、旅行管家,“要么不接電話,要么就是不回復備選方案。直到一個小時后,才給出一個回復,讓我們自己商量安排。”

  聊天記錄

  司機兼職領隊其實是代駕?

  當事人承認并非旅行社員工

  在理縣服務區,游客們和旅行社陷入了僵持狀態。“我們交了錢,旅行社應該對我們的行程負責,而不是自己安排。”胡女士稱,當時,旅行社方面以游客意見達不成統一,將問題甩給了游客,“我也不敢再上車了,因為覺得沒有人對我們的行程負責。”

  僵持之下,胡女士報了警,也撥打了12345投訴。“高速交警來了后,我們才知道,司機根本不是旅行社的人。”司機提供的證件顯示,成都傳祺旅行社有限公司與四川此刻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代駕服務協議》,該商務公司作為第三方,提供代駕服務;而司機則自己單獨是和四川宏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簽訂的《代駕派遣合作合同》。

  旅行社和一家商務服務公司簽訂的代駕協議

  司機簽訂的代駕派遣合作合同

  23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系上司機,他表示自己確實不是旅行社員工,但在行程中,他及時在與旅行社聯系。“在馬爾康那天晚上,我發了消息給旅行社反饋情況,但沒有人回復。 原本以為路可以搶修通,我就說了照原計劃出發,結果第二天早上,我從其他司機處了解到,路沒通。”

  司機表示,當時,他便提出了去畢棚溝、去都江堰,或者直接回成都3個方案供游客選擇,“旅行社那邊也回復我了,說游客讓上高速,結果,上了高速,他們的意見又出現分歧,我就按游客說的,在理縣服務區停了車。”對于游客的投訴,司機有些無奈,他認為自己已盡責,“我可以不負責任地把他們拉去四姑娘山,然后在斷道的地方堵著,本來為他們考慮,結果鬧這一出。”

  聊天記錄

  旅行社:一直在溝通

  “迫于壓力”已退全款

  對于“層層轉包”的質疑,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司機不屬于旅行社的正式員工,但相關的公司是旅行社品牌旗下的。

  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到,成都傳祺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股東,也是四川此刻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東、監事。四川宏程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是注冊地在甘孜康定的一家小微企業。

  “我們一直在積極溝通,是他們拒絕溝通。”該工作人員說,在第四天早上10點左右,領隊兼司機給了路線選擇,隨后,旅行管家也有回復讓游客統一意見。“游客意見不統一,有人提出退一天車費,后來又要退全款。”該工作人員稱,因為賠償問題,雙方僵持不下,“我們讓他們先去理縣休息,再來談賠償,但他們強制留在原地。”

  從胡女士提供的與旅行社簽訂的《團隊境內旅游合同》中,記者看到,在行程中遇到不可抗力事件,影響旅游行程的,“旅行社經向旅游者作出說明,旅游者同意變更的,可以在合理范圍內變更合同,因此增加的費用由旅行者承擔,減少的費用退還旅行者。”

  該工作人員表示,當晚,考慮到游客的安全,“迫于壓力,我們按照他們的要求,退了全款,也在當地旅游局的幫助下,安排了當晚的住宿,第二天,司機原車將他們送回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