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寧蕖
近日,2024年四川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29463.3億元,同比增長5.4%。
日前,四川21個市州經濟半年報也陸續對外公布。總體來看,上半年,全省經濟延續了恢復向好發展態勢,梳理各地數據,川觀新聞記者發現了一些亮點。
看運行
14個市州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記者梳理后發現,市州排名相對穩定。
從總量來看,對比一季度,全省21市州排名并無變化。成都、綿陽、宜賓仍穩居前三甲。其中成都一馬當先,超過了1.1萬億元;綿陽GDP總量接近2000億元大關;宜賓接近1700億元。
成都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52.1億元,同比增長4.8%,雖然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但“壓艙石”作用仍舊明顯。
從增速來看,上半年,四川GDP增速(5.4%)跑贏全國GDP增速(5.0%),高出0.4個百分點,而全省又有14個市州GDP增速跑贏全省平均增速,甘孜GDP增速與全省持平,另有6個市州同比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
GDP同比增速“進步”最為明顯的是德陽和涼山:一季度,德陽的GDP同比增速為7.5%,在“增速排行榜”中排第七,到上半年,德陽以8.0%的增速排在了第三,且僅落后排名第二的綿陽0.1個百分點。
涼山則在“GDP增速排行榜”中從18名上升到了14名,增速加快了1.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眉山上半年GDP同比增速8.5%,雖然相比一季度9.1%的同比增速來說回落了0.6個百分點,但在21市州的經濟增速中依舊位列第一。
看動能
特色產業支撐力強
工業發揮著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細看市州經濟運行,也有不少亮點。
上半年,眉山除了GDP同比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外,眉山市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8%,均居全省第一。
“眉山速度”是怎么跑出來?一季度,中船風電智慧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通威太陽能16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眉山;4月,年產5萬噸氫氧化鋰鋰電池材料項目在眉山投產,這是2021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資最大的制造業單體項目;5月,總投資15億元的眉山天府新區菲斯特激光顯示項目主體完工。。。。。。抓住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機遇,眉山乘勢而上。
再看工業重鎮德陽,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超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在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方面,德陽同比增長18.4%,比一季度加快12.0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61.4%。
對于增速和總量均排第二的綿陽來說,還有一組數據可圈可點——“出口額100.6億元,增長42.5%”。
強勁的增長與一系列創新突破息息相關——近年來,綿陽在科技創新上發力,醫用回旋加速器、高速背板連接器、高鋁超薄觸控屏保護玻璃成套技術等成果打破國外壟斷,直接助力核醫療、新型顯示、光伏新能源等創新產品飄揚出海,搶灘海外市場。
宜賓也全面發力主導產業,上半年,宜賓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其中晶硅光伏增長明顯,達93.7%。
看潛力
紛紛發力重大項目
進入三季度,市州紛紛開始在項目推進、建設、儲備等方面發力。
7月,在綿陽游仙高新區北園,伴著數臺挖掘機、裝載車等施工設備的啟動,一個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開工。該項目具備年產機器人裝備2000余臺(套)、智能傳感器200萬只的產能,年產值達到20億以上。
綿陽提出,將建好無人機等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爭取北斗衛星應用、高端醫療器械等集群納入新一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老工業城市自貢,也布局“鈉電產業新賽道”。今年以來,招引了鈉離子電池生產項目、深圳珈鈉10萬噸/年鈉電正極材料及產業鏈延展生產基地等項目落地。
7月19日,成都市2024年第三季度“三個做優做強”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上,成都提出將全力推動208個重大項目在三季度順利開工,總投資1227億元。幾天后,成都市舉行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引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成都市與中國通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犀重汽車新能源商用車整車及盤轂動力先進電機制造基地項目、中國通號卡斯柯低空經濟總部項目、航空動力全生命周期項目等26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額達53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