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攝影報道

  “部分企業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引企業落地以后,合同承諾兌現和招后服務存在差距,有的地方因人事調整‘新官不理舊賬’,損害企業合法權益。” “在調研中,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民營企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應當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 “‘招工難’‘穩工難’是民營企業反映當前影響生產經營的一個突出問題,請問相關部門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7月28日上午,部分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以聯組會議形式,結合審議關于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開展了一場問題“麻辣”、氣氛“緊張”、回答“高效”的專題詢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雁飛主持聯組會議并講話。

  在會議現場,封面新聞記者看到,諸多事關政府服務、政策制定、基層執法、招工就業等的問題被接連拋出,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一一應詢作答。

  解決地方政府承諾兌現困難

  面對面答復,把企業訴求“一捋到底”

  “前期,在我們組織的問卷調查中,對于‘政府是否存在對民營企業承諾的政策兌現不到位’問題,有民營企業選擇了‘嚴重’或‘存在’。”

  在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經濟委主任委員劉中伯問道,部分民營企業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引企業落地以后,合同承諾兌現和招后服務存在差距,有的地方因人事調整“新官不理舊賬”,有的地方以財力困難為由等,不兌現或縮水兌現承諾,損害企業合法權益。那么,相關部門如何進一步完善政府招引承諾兌現機制,推動招引項目落地見效,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利益呢?

  省經濟合作局局長李江應詢作答。李江說,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區域競爭日益激烈,有的地方政府對個別項目給予超越地方財力和承載能力的優惠政策,導致承諾兌現困難。此外,也存在個別企業在推進項目中履行合作協議不到位,指標未達合同約定,依法依規優惠政策不能兌現或者足額兌現等情況。

  李江回答道,接下來,將堅持問題導向,把企業訴求“一捋到底”,把準關鍵癥結抓關鍵藥方。通過常態化開展“進千企”,通過市(州)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形式,面對面答復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需要省級層面解決的問題,將及時反饋給省級有關職能部門。同時,還要突出結果導向、堅持目標導向,把政策兌現“一督到底”、把規范招商“一抓到底”。

  “招工難”“穩工難”背后原因繁多

  增強勞動者認同感,保障民營企業用工

  調研中,有不少民營企業反映當前影響生產經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招工難”“穩工難”,特別是招企業需要的技術工人更難。同時,部分青年勞動者不愿意進工廠,加之薪酬待遇、生活環境等原因頻繁跳槽,企業穩工難矛盾突出。請問相關部門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會上,省人大常委會經濟委委員,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朱琳琳這樣問道。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董宏杰回答道,民營企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貢獻了大多數的城鎮新增就業。但是,對于企業,特別是制造類民營企業而言,確實普遍面臨這些問題,主要有高校擴招過快、我省技能型人才總量不足、企業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

  四川歷來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始終做到就業政策支持一視同仁,政策兌現落實一視同仁。如何千方百計保障民營企業用工,緩解“招工難” “穩工難”問題?董宏杰提到了強化政策紅利釋放、強化供需有效對接、強化技能人才培育、優化民營企業用工生態四條路徑。

  下一步,四川將推廣“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經辦方式,確保惠企政策落實更加精準,減輕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負擔。舉辦好“民營企業服務月”等系列招聘活動,有序增加小規模、定制化現場招聘活動頻次。此外,指導民營企業落實工時休假制度,強化勞動者基本權益保障,選樹一批典型民營企業以及優秀員工,正面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勞動者對民營企業就業的認同感。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久久為功,努力營造良好金融生態

  融資難、融資貴也是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應如何進一步有效破解該難題?”對此,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曾國勇問道。

  “這是一個長期性、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童夢回答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改革任務要求,釋放了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省委、省政府也構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1+2”政策體系。我們將繼續在破解這一問題上久久為功,為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童夢從不斷加大助企支持力度、加強融資信用平臺建設、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努力營造良好金融生態幾方面給出了解決策略。

  接下來,四川將落實不良貸款容忍度和授信盡職免責規定,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完善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發揮全省3000余名“金融顧問”作用,組織金融機構通過融資對接、上門幫扶等形式,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和融資服務,打通為企服務“最后一公里”。

  同時,將提升社會整體誠信水平并引導民營企業樹立誠信守法意識和合規經營理念,為融資發展奠定基礎。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規范化公司制改制等方式,加強公司治理,建立產權清晰、財務規范、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