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嶶 舒琳 川觀新聞記者 范芮菱

  近日,“小馬寶莉”卡牌盲盒在未成年人中風靡。為了集齊這種卡牌,很多孩子近乎瘋狂地花錢抽卡。這類卡牌的價格可以炒到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玩法也衍生出“賭性”十足的拆卡直播間。對于此現象,不少家長苦不堪言,稱“這種卡牌盲盒感覺像賭博游戲,會讓人上癮”。

  針對該現象,市場應該如何監管?如何避免未成年人“集卡成癮”?本期民生情報站,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并采訪了相關專家。

  探訪:未成年可隨意購買,有人花費上千元

  《小馬寶莉》原本是一部美國動畫片,浙江卡游科技有限公司獲得IP授權后,在國內推出了“小馬寶莉”卡牌產品,今年來更是引爆了一波消費熱度。

  7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成都天府紅商場,發現1層至4層商鋪每層都有售賣“小馬寶莉”卡牌的店鋪,其中四樓卡游店聚集的未成年人消費者最多,20分鐘內約有10人購買。盡管店里的“小馬寶莉”卡片展臺上列有“卡游消費提示”,但記者觀察發現,結賬時店員并未詢問未成年人消費者的年齡,沒有家長陪同的未成年人也能順利購買卡牌。除了線下的卡游門店,在卡游App和小程序上,未成年人賬號也可以隨意下單。

  “大概是小學六年級開始買‘小馬寶莉’卡牌,周圍同學都在玩,我也很喜歡。”一名孩子說,當天她花了60元“端”了整盒卡牌。另一名孩子介紹了卡牌二手交易的渠道,并表示班上有一位同學最高賣出過兩千元的卡牌。

  卡游店店員透露,“小馬寶莉”卡牌消費者主要集中在8歲至16歲,一盒卡牌價格60元至150元不等。對孩子購買卡牌的行為,一名家長表示,目前已經花費上千元,擔心孩子會沉迷于卡牌。

  專家:經營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四川省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促進會會長黃志凌認為,盲盒卡牌類游戲存在一定“賭”的性質,缺乏辨識能力的未成年人容易深陷其中。盡管《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明確,盲盒經營者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但經營者基于趨利性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建議,盲盒經營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例如在游戲中設置“青少年模式”或給青少年限額等。

  “我們應當對‘盲盒經濟’有一個清醒和客觀的認知,加強對青少年消費知識的教育引導。”四川省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彭歐說。建議按照價格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對于超高溢價的商品進一步監管和強化。同時,要求盲盒經營者將盲盒內物品的商品價值、抽取規則、抽取概率等關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前知曉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