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劉春華
8月1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在《關于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新聞通氣會上介紹,加強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是確保脫貧人口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通過堅持數量質量兩手抓、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雙發力,多措并舉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今年上半年,全省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達237.94萬人,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108%。

新聞通氣會現場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于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針對脫貧人口專門出臺了就業創業服務補助、一次性求職補貼、就業幫扶基地獎補等一系列硬招實招。今年以來,在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工作中,全省還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從我省情況看,脫貧人口收入的70%是務工收入,特別是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群眾,務工就業收入占比更是高達80%以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杜海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介紹,近年來,四川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做好脫貧人口務工就業工作,錨定“穩存量、拓增量、提質量、創品牌”總體目標,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
一方面,大力促進外出務工就業。加大了勞務輸出的力度,不斷提高脫貧人口就業組織化的程度,在用工崗位的信息收集、勞務培訓、訂單輸出、服務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大力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將脫貧人口穩在企業、穩在崗位。加大東西部勞務協作的力度,持續鞏固東西部勞務協作關系,豐富勞務協作內容,通過浙江與四川的勞務協作,實現了四川協作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連年遞增。
另一方面,持續加強就地就近就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帶動就業,農業農村廳與省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發出相關通知,督促各地在重點工程項目、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優先吸納脫貧人口參與務工,勞務報酬通過“一卡通”平臺按月直發,助力脫貧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截至目前,全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項目1425個,涉及投資46.07億元,惠及脫貧人口等重要人群2.7萬人。持續開發公益性崗位帶動就業。農業農村廳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研究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各地合理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就業。截至6月底,全省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30.2萬人。支持就業幫扶車間帶動就業。推廣建立“一縣一企多車間”,建設適合本地脫貧人口務工需求和特點的“季節性”“工廠式”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更多脫貧人口就近就業。截至6月底,全省運營就業幫扶車間1510個,共吸納就業16.18萬人,其中脫貧人口2.13萬人。
此外,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結合崗位需求和脫貧人口培訓意愿,組織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提升脫貧人口就業創業技能。截至6月底,全省舉辦培訓班996個,培訓脫貧勞動力2.13萬人次。大力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通過“校企協作”“定向輸送”等方式,組織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對接,實現從教育培訓到促進就業全鏈條、一體化幫扶。截至6月底,全省2023年“雨露計劃”畢業生就業率達93.05%。農業農村廳還會同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等6個省直部門,組織開展了2024年度鄉村工匠培育認定工作。今年上半年,評審認定省級鄉村工匠名師301名、推薦12名省級名師參加國家級鄉村工匠名師評選。通過鄉村工匠名師開展技藝傳承和技能培訓,帶動脫貧人口就業增收。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