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成棟

  “平均畝產740公斤!”8月6日,收割機在田坎停穩后,農技人員給出了測產數據。這一天,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皂角村迎來了開鐮的日子。測產結果,也讓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洪陽打消了顧慮——半個多月前的連續兩場強降雨,對糧食產量影響并不大。

  進入8月,四川從南自北陸續進入秋糧開鐮階段。多年來,以水稻和玉米為代表的秋糧,占全省糧食產量八成以上,是四川糧食生產不折不扣的“主力軍”。7月中下旬起,四川大部先后在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經歷了五次強降雨過程。持續強降雨,對于四川秋糧產量影響幾何?

  研判:

  落雨時段巧、區域偏遠,秋糧成災程度輕于往年

  數據顯示,5月1日至8月5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96.3毫米。7月中下旬至今的降雨量,則占入汛以來的五成以上,“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威力彰顯。

  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都是全省糧食產量形成的關鍵期,那么,今年“七下八上”對全省糧食產量有影響嗎?

  “總體來看,影響在可控范圍內,且程度較常年偏輕。”省農科院研究員任光俊說,對于生長期貫穿整個夏天的秋糧來說,水、光、熱是影響產量的三大關鍵要素。任光俊認為,只要降雨量適中,對于秋糧作物產量具有促進作用。例如,6月下旬以來的降雨,有效地緩解了盆地中西部、盆地東北地區一度出現的輕旱和中旱,以及可能出現的伏旱。

  從整體來看,全省入汛以來降雨量比常年偏多5%,7月中下旬以來降雨量較常年偏多10%左右,均屬于正常波動。從降雨區域來看,7月下旬以來的持續強降雨,又多發生于秦巴山區、四川盆地與川西北高原交界地帶,即傳統的龍門山暴雨區、青衣江暴雨區和大巴山暴雨區。而這些區域,并非四川糧食主產區。從時段上來說,7月中下旬,全省大部分水稻處于孕穗至抽穗期,連續降雨無明顯不利影響。根據農情調度,全省水稻結實率總體保持在80%以上,屬正常范圍。

  農情調度顯示,強降雨累計造成糧食作物受災10萬畝、絕收1萬畝。論受災程度,為近年來較輕。換言之,7月下旬以來的強降雨,對全省糧食生產大局影響有限。

  至于在田水稻,氣溫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有利于水稻攻大穗、夏玉米產量形成創高產和川南再生稻蓄留萌發。

  “當然,主汛期還沒過去,大家還是要做好充分的防汛減災準備。”任光俊看來,只要接下來不發生極端天氣,今年秋糧豐收大有希望。

  發力:

  下沉1.2萬農技人員抓好田間管理,提前謀劃上千萬畝晚秋糧播栽

  8月5日下午,成都崇州市道明鎮協和社區,王仕欽正在農技人員指導下,噴灑葉面肥,為正揚花、灌漿的水稻補充養分。

  這位90后“新農人”、成都清風稻鄉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看來,在秋糧生產的沖刺時刻,想要奪得豐收,除了“天幫忙”,還需要更多的“人努力”。

  根據年初謀劃,今年,確保千畝高產展示片糧食單產提高10%以上,帶動全省糧食單產提高3公斤以上。

  沖刺時刻,四川如何保障秋糧豐收?

  農技服務被擺在首要位置。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已組織1.2萬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指導農戶分作物落實中后期肥水管理措施。同時,針對稻飛虱等重點病蟲害,持續發起“蟲口奪糧”攻堅戰,力爭將全省水稻、玉米的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下。

  “從目前來看,我們的田間管理相對較好,病蟲害發生程度偏輕。”自貢市榮縣樂德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廣坪表示,從測產來看,當地水稻畝產有望在去年基礎上每畝增加5公斤上下。

  晚秋糧生產同樣被重點部署。四川的晚秋糧以再生稻、秋洋芋和秋紅苕等為主。按照計劃,今年四川的晚秋糧種植面積將力爭達到1100萬畝以上、增糧1億斤。其中,借助再生稻提升行動,四川將再生稻蓄留面積達到550萬畝以上。

  “我們將按照‘鞏固優勢區、擴大適宜區、拓展潛力區’思路穩定增加再生稻面積 。”自貢市富順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榮過友介紹,作為“再生稻之鄉”,今年富順將力爭實現再生稻蓄留面積達到50萬畝。

  備戰:

  迎戰華西秋雨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確保顆粒歸倉

  8月5日上午,德陽廣漢市惠民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職業經理人廖成勇銷售了最后一批庫存的小麥。他說,秋糧收獲在即,必須提前騰出庫容。

  同一時間,眉山市東坡區種糧大戶李相德正在確認農機手的檔期。“早定早安心。”李相德說,在田間管理逐漸收尾的時刻,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實現顆粒歸倉。

  這并非易事。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春玉米、春大豆、高粱基本收獲結束。根據各地秋糧生長情況來看,川南水稻即將大面積開鐮,其他地區的水稻和玉米等也將在8月中下旬進入收獲期。但這一時段,四川大部分地區會迎來持續性、大范圍的華西秋雨。這為農作物收割、烘干帶來一定的挑戰。

  針對這一特點,四川正在有條不紊備戰。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進入8月,遍布全省21個市州、70多個產糧大縣的347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正在加速清理庫容和整修機械。這些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的日烘干能力為1.8萬噸,相當于每天可烘干3萬畝水稻所產的稻谷。整體來看,這些服務中心將會在8月中下旬開始全部投入使用,為農戶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服務,以降低糧食收獲后的損失、維護農戶收益。

  其他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同樣在“整軍備戰”。記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已經全面建立了農機儲備和調用工作機制,為農戶落實晾曬場所、烘干設施。

  “當然,我們也歡迎全國各地農機手來川作業。”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即將開啟的秋收,四川將發揮好全省125個區域農機服務中心、700余支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作用。同時,還將全面落實農機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全力暢通農機跨區作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