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張倩
8月7日,成都熱浪陣陣,暑氣未消,然而,這并不妨礙“立秋”的到來——北京時間8時09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立秋”。
按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也。”也就是說,萬物開始“收縮”,當下的“熱晴”也開始減退了。
然而,雖然字面帶有“秋”,但三伏還未結束,真正的秋天還在醞釀中,在此之前,熱浪還將繼續“翻滾”。
立秋還有“早”“晚”之分?
我國一些地區民俗把立秋又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因此,也對應了不同的說法,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把扇丟,晚立秋熱不休”等等。
“早”“晚”立秋大致有兩種不同分法。第一種分法,以農歷七月為參照,如果立秋時還沒有進入農歷七月,那么就稱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時已進入農歷七月,就是“晚立秋”。按照這樣的標準,今年立秋對應的農歷日期為七月初四,屬“晚立秋”。
第二種分法,以時間點來劃分,0點至12點為“早立秋”,12點至24點為“晚立秋”。今年立秋出現在8月7日8時09分,又屬于“早立秋”。
那么,今年到底是涼爽的“早立秋”?還是炎熱的“晚立秋”呢?
其實,民間俗話都是來自祖祖輩輩口耳相傳,雖然有一定道理,卻并沒有嚴謹的科學依據。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人類活動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氣熱不熱之間沒有明顯對應關系。
四川盆地氣溫還將往上沖
立秋當天,中央氣象臺的高溫橙色預警繼續發布,尤其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江南、江漢等地,近期白天的最高氣溫均在35℃以上,浙江、江西、安徽等地部分縣市屢屢沖破40℃。四川也在高溫的范圍內。
自從入伏以來,對于已經忍受了一段時日“上蒸下煮”悶熱天氣的人們,無比渴望著涼爽秋風早一點吹來。
不過,四川的立秋時節,氣溫還停留在夏季。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的數據,常年立秋假期期間,四川平均氣溫23.7°C,甚至比小暑節氣期間還高了0.1°C。
當下,高溫仍是四川盆地的主角。就在立秋這一天,四川盆地的高溫升級,7-8日,盆地37-40°C的區域將明顯擴大,這輪高溫天氣的高潮將到來。
據四川省氣象臺最新的天氣預報,9日,有弱冷空氣入川,盆地大部將迎來陣雨或雷雨,部分地方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
不過,最熱的瀘州,降溫也會滯后,要到10日,高溫才將暫時“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