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隨著最后一片鋼桁梁吊裝到位,宜攀高速(宜賓至攀枝花)川滇金沙江特大橋順利合龍,為宜攀高速2025年實現通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宜攀高速川滇金沙江特大橋順利合龍

  據介紹,宜攀高速川滇金沙江特大橋為G4216線宜攀高速控制性工程,主跨1060米單跨雙塔鋼桁梁懸索橋,地處高地震烈度區(Ⅷ度),是世界第一座同時跨越超復雜風場、超高地震烈度帶以及深水庫區的千米級鋼桁梁懸索橋。

  大橋飛跨川、滇兩省,兩座索塔分別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主橋橫跨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庫區,是四川通向云南的重點在建工程項目。

  據了解,大橋所處的超高地震烈度帶抗震要求高、地勢極為狹窄,地質環境復雜,施工條件艱險惡劣。項目聯合西南交通大學等院校自主研發“上部結構一體化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吊裝全過程監控,全面保證了吊裝作業規范化、精準化、安全化。

  ▲宜攀高速川滇金沙江特大橋順利合龍

  大橋位于葫蘆口峽谷位置,風場極其紊亂(最大風速43米/秒,相當于14級臺風)、風期長(10月至次年6月),全天窗口期(無風)約4-5個小時。吊裝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為攻克無序的風場環境,克服風季吊裝難題,項目團隊提前通過布設實時動態風速檢測儀對橋位的風速、風向、風場規律等關鍵數據進行為期兩年的監測分析,成功掌握風速演變特征,找到了吊梁“窗口期”。同時,對整個吊梁過程每道工序進行精細化時間分析和風場作業流程管理,“上部結構一體化控制系統”加以輔佐,將整個吊裝過程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大橋實現順利合龍。川滇金沙江特大橋是宜攀高速創“四川之最”特殊結構橋梁型式——3座懸索橋、3座斜拉橋、9座鋼管拱橋、17座連續剛構橋中的其中一座懸索橋。

  ▲宜攀高速川滇金沙江特大橋順利合龍

  宜攀高速川滇金沙江特大橋建成通車后,將助力宜攀高速形成連接昆明、成都、重慶、貴陽,以及昭通、西昌、宜賓、麗江、大理、楚雄、六盤水等地級城市的交通大通道,顯著改善巧家、寧南兩縣以及周邊地區的公路運輸條件。2025年,宜攀高速全線通車后,這條串聯大小涼山和烏蒙山區的致富路也將成為連接川滇兩省最重要的民生路之一,還將成為成都通往攀西經濟區、貫通南亞、通江達海的重要出川大通道,并高效連接川滇兩省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圖據四川沿江攀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