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田程晨 廣安觀察 吳迪 文/圖 視頻
8月18日14時,鄧小平故里旅游區入口秩序井然,游客依次排隊入園。
一個月前,鄧小平故里旅游區的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緬懷館完成改陳提升。作為廣安文旅重要的紅色旅游資源之一,改陳提升后的“兩館”增加了哪些新元素?對外開放一個月的運行效果如何?記者進行實地探訪。
看變化
細節體現人文關懷,“改革開放”篇章更加突出
走進鄧小平故里旅游區,重新打造的景觀,使景區入口處煥然一新。沿著環線行走,兩旁樹木郁郁蔥蔥。不到10分鐘的路程,便來到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記者看到,陳列館的建筑外觀設計獨特。右側設計有三個斜坡屋面,建筑選材則采用了柔韌的柚木和堅硬的花崗巖。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走進陳列館,首先來到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氣勢磅礴的雕塑壁畫,由連綿的群山、高遠的天空、飄逸的祥云、挺拔的松樹等組成。壁畫的前方則是一座鄧小平同志面帶微笑、邁著穩健步伐的青銅圓雕塑像,不少參觀群眾駐足瞻仰 。
記者發現,改陳提升后的陳列館細節滿滿,不少地方體現人文關懷。例如在陳列館入口新增了觀眾服務點,出口則設置為文創售賣和游客休息區。
此次改陳提升的陳列館,分為序廳加三個展廳,一共用五個部分展示鄧小平同志波瀾壯闊的一生。“展覽的一大特點,就是每一個部分的引言都是用鄧小平同志自己的話來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概括,真實而貼切。”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副研究館員龍為羽說。
“改陳提升后,‘改革開放’篇章更加突出。”龍為羽表示,在保持5個單元不變的基礎上,利用52%的展陳面積、44%的展線展示第五單元“開創偉業”,并拓展為“偉大轉折”“開辟新路”“砥柱中流”3個板塊。
“整個展館的展陳可以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小平同志,很有意義。”游客趙永暑假專程帶著即將上小學的兒子前來參觀。他表示,展陳的升級讓游覽參觀體驗感進一步提升,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堂很好的入學教育課。
作為與鄧小平故居陳列館互為補充的鄧小平緬懷館,此次改陳提升后也有不少變化。
鄧小平緬懷館
走進鄧小平緬懷館,一幅高2.25米,長4米的《小平,您好》的油畫格外引人矚目。據工作人員介紹,該作品由中國美術學院師生5人于2024年6月共同創作完成,與北京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的同名作品為兄弟集。該油畫的展出,將增添展館的生動性,豐富展覽內容。
此外,緬懷館內,鄧小平北京故居復原場景拆除的“餐廳”,移至二樓展廳展示,館內還新增“鄧小平夫婦臥室”,出口兩側展示油畫等藝術品,增設游客互動留言區。
看亮點
內容更豐富,運用多種新媒體交互讓游客參與感更強
“一個月的時間運行良好,進館游客量同比增加不少。”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技術部主任楊勇介紹,完成改陳提升的“兩館”已于7月18日對外開放,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接待游客303993人次,同比增加17.98%。
人氣的增加,折射出的是改陳提升的效果。那么,“兩館”亮點有哪些?
楊勇透露,此次“兩館”改陳提升主要包括基本陳列改陳、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智慧景區建設等內容。
看數量。“兩館”改陳提升后,展廳面積增加186平方米,其中,陳列館新增48平方米,緬懷館新增138平方米。館內新增展品61件,更新圖片125張。同時,鄧小平故里旅游區重新梳理游客參觀展線,針對空間布局做出了調整,在展線上延長100米,由原自由開放參觀改為流線沉浸參觀。
看質量。“兩館”對模數化展架系統、展廳專業燈光、墻(地)面石材等進行利舊處理,著重提升展覽新形式、新技術。同時,陳列館新采用康倍特板材、超白玻璃等具有抗紫外線、阻燃性等特點的展板,不僅可以提供清晰明亮的視覺效果,還能有效延長展板的使用時間。
看創新。陳列館觀影廳將原本的投影播放升級為影院級屏幕放映,更新吊頂、燈光、音響等設備,為游客提供優質的觀影體驗。而緬懷廳則采用高精度柔性液晶屏,適當增加背景照片、重要鏡頭,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沉浸式緬懷體驗。同時,“兩館”設置互動展項11個,運用多種新媒體交互,讓游客參與感更強。此外,“兩館”制作重點文物二維碼67處,配以中英講解,滿足不同游客需求。
記者還了解到,鄧小平故里智慧景區系統已建成,為規范旅游秩序,確保安全有序開放,鄧小平故里旅游區已于8月19日起實行實名登記免費入園參觀。游客朋友可在景區入口處刷身份證入園,或者通過“鄧小平故里旅游區”微信公眾號中的“線上服務—線上登記”后,再掃碼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