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蒙
8月20日,四川在線記者從生態環境廳獲悉,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督察過程中發現了大氣污染防治不到位、廢水排放監管不到位、河道采砂監管不力等情況,根據督察情況發布了一批環保督察典型案例,涉及綿陽、內江、南充、眉山、甘孜等5地。針對典型案例,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案例一
綿陽市部分縣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存在短板 日常管理不到位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綿陽市部分縣區生活污水、生活污泥、生活垃圾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存在短板,日常管理不到位。
基本情況
綿陽市地處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的中上游,2023年常住人口491.1萬。截至2023年底,綿陽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約70萬噸每天,生活污泥產生量約430噸每天,生活垃圾產生量約3200噸每天,妥善處置生活污水、生活污泥、生活垃圾尤為重要。
主要問題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存在污水溢流;生活污泥處置能力不足,存在違規處置;生活垃圾填埋場整改不到位,存在環境隱患。
原因分析
綿陽市有關部門和地方對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工作推進不力,導致部分生態環境問題未及時得到解決。
案例二
內江市威遠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不力 未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內江市威遠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不力,未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
基本情況
威遠縣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未完成內江市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距離“十四五”目標任務,還有較大差距。
主要問題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研究不深,抓得不實;重點行業監管不到位,工業污染問題突出;考核不落實,壓力傳導不到位。
原因分析
威遠縣對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工作的艱巨性、緊迫性、復雜性認識不足,持續攻堅力度不足,措施推進不力,未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
案例三
南充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違規處置 監督管理不力
2024年6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南充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專項規劃缺失,消納場建設不規范,資源化利用項目推進不力,建筑垃圾處置能力不足,違法違規傾倒問題多發,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基本情況
南充市是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城區常住人口約130萬人。2022、2023年南充市城區建筑垃圾產生量分別為280萬噸、324萬噸,其中棄土產生量分別約為166萬立方米、194萬立方米。
南充市城區有順慶區元蹬子棄土場、觀音慈棄土場、畢家溝棄土場,以及高坪區隆源棄土場、嘉陵區蘇家溝棄土場5個建筑垃圾消納場,設計總庫容1380萬立方米,目前已堆存740萬立方米,剩余庫容640萬立方米。
主要問題
專項規劃缺失,建設消納場所不規范;項目建設打折扣,資源化利用水平低;違法違規傾倒,影響生態環境。
原因分析
南充市部分地方的相關部門對建筑垃圾治理重視不夠,規劃缺位,履職不到位,工作推進滯后,監督管理缺位,建筑垃圾違法傾倒問題多發。
案例四
眉山市固體廢物違規處置問題多發 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眉山市多處固體廢物處置不規范,存在較大環境風險隱患。
基本情況
眉山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以下簡稱生活污泥)、工業污水處理廠污泥(以下簡稱工業污泥)等一般工業固廢,以及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遞增。2021至2023年,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約80.44萬噸、90.28萬噸、130.98萬噸。
主要問題
污泥處置亂象叢生;危廢違規貯存處置;部門監督管理不力。
原因分析
眉山市有關地方和部門對固體廢物處置工作重視不夠、底數不清,監督管理缺位,違法違規行為多發。
案例五
甘孜州河道采砂監管不力 違法違規問題突出
2024年7月,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發現,甘孜州河道采砂規劃滯后、監管缺位,違法違規問題屢禁不止。
基本情況
甘孜州是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水系發達。全州納入河湖管理保護范圍的河流882條,砂石資源豐富,規劃開采長度1731公里,開采總量2848萬立方米。
主要問題
工作長期落空,采砂規劃缺位;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實;違規出讓采砂權,違法處置國有資產;日常監管不力,違法問題屢禁不止。
原因分析
甘孜州部分地方和水利部門貫徹落實“兩山”理念有偏差,慢作為、亂作為,日常監管缺位,違法違規采砂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