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8月2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縣域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規模結構更趨優化,底部支撐更加堅實,呈現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良好態勢。

  91個縣域經濟總量超百億

  從總體運行情況看,全省縣域經濟結構正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加快演進,規模結構更趨優化。

  上半年,183個縣(市、區)中經濟總量超過百億元的有91個,較上年增加5個,占全省區縣個數的49.7%;超過200億元的有49個,較上年增加6個;超過500億元達到11個,與上年持平。

  同時,協同發展成效明顯。上半年,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的146個縣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350.2億元,增長6.3%、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其中有94個縣增速超過全省。

  分產業看,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增加值1745.3億元、5506億元、7098.9億元,增長2.9%、6.4%、7.2%,增速比全省高0.1個、1.0個、1.4個百分點。

  分類別看,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縣域GDP分別為8492.2億元、4528.4億元、1329.6億元,增長6.1%、6.7%、5.9%,增速比全省高0.7個、1.3個、0.5個百分點。

  強區強縣穩中有進。在2024年賽迪中國百強區、百強縣排行榜中,四川百強區入圍13個,數量與去年持平,并列全國第3、西部第1;百強縣入圍7個,數量與去年持平,居全國第5、西部第1,7個縣全部實現位次進位。

  在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排行榜中,四川有13個縣入圍,數量居全國第2;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排行榜中,四川入圍15個、居全國第1。

  縣域經濟“頭部力量”不斷增強

  從各類縣域經濟運行情況看,市轄區引領帶動作用增強。

  經濟總量規模持續壯大,上半年37個市轄區GDP達15113.1億元,占全省經濟比重51.3%、比上年提升1.1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6%。

  縣域經濟“頭部力量”不斷增強,上半年全省GDP超500億元的縣(市、區)共11個,全部分布在市轄區,37個市轄區平均經濟規模408.5億元,比上年增加18.2億元。

  服務業主導優勢明顯,37個市轄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4.6%,高于全省7.7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有29個市轄區服務業增加值過百億元,服務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

  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37個市轄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全部高于城鎮居民,其中15個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低于2。

  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起勢好

  上半年,39個欠發達縣域GDP達1329.6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

  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在各方力量精準幫扶和“兩新”政策雙重推動下,39個欠發達縣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2億元,增長7.5%,高于全省2.6個百分點,其中33個縣(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于全省,6個縣增速位居全省前10;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3.9%,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其中24個縣(市、區)增速高于全省,18個縣(市)實現兩位數增長。

  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39個欠發達縣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1元,增長6%、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4元、增長4.6%,其中15個縣增速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4元、增長6.5%,其中29個縣增速高于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