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新修訂的《四川省消防條例》將于11月1日起施行。8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新條例的亮點進行解讀。一起來看看。

  亮點一:健全多元共治的消防工作格局

  條例注重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社會力量參與消防救援,加強群防群治、聯防聯控,創設性地規定三個常態化工作機制(即:常態化火災防范協同機制、常態化消防公益培訓服務機制、常態化專業協作機制),建立健全專群結合的社會化消防工作網絡,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工作格局。

  同時,細化落實工作措施。拓寬消防培訓渠道,完善消防安全教育長效機制,通過開放消防救援站、設立基層消防宣傳教育站點等方式,將火災預防、逃生自救和滅火救援常識納入常態化消防公益培訓內容,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防火滅火能力。

  充實完善志愿服務規定。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消防安全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志愿者廣泛參加消防安全宣傳、應急演練等活動,助力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實施、規范化發展和信息化建設,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

  亮點二:強化重點領域的消防安全要求

  條例聚焦重點群體,明確加強對“一老一小”的消防安全防護,規定幼兒園、學校、老年公寓、養老院、福利院應當建立消防安全制度,落實安全防范責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配備必要的技防、物防設施設備,定期開展培訓、巡查。

  聚焦重點場所。對重點場所確需使用明火作業或者實施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作業的,明確提出程序要求和責任規定;進一步加強經常性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提升檢查消除火災隱患、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暢通、組織撲救初起火災和組織人員疏散逃生等能力;規定將文物古建筑周邊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作為重點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火災隱患排查;規定高層民用建筑的業主、使用人、物業服務人對發現的火災隱患應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聚焦重點行業。加強大型會議、群眾性活動,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停放充電,以及電力、燃氣等公用設施的消防安全管理;通過消防安全整治、火災風險隱患排查等,加大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消防安全保障和火災防控,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風險。

  亮點三:提升政府部門的消防監管效能

  條例加強了公共消防設施投入,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老舊城區、大型棚戶區、文物古建筑集中區、商業集中區、人流物流集中區等火災風險高危地區,加強公共消防設施的改造,按照規定組建微型消防站,配備必要的消防裝備和器材,與消防救援部門實行聯勤聯訓。

  加強基層消防處置能力。規定縣級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小型經營場所、從事家庭生產加工的場所、民宿、農家樂等集中區域的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根據需要配備應急逃生器材、獨立式火災報警、簡易噴水滅火等消防設施,提升集中區域的火災預防和處置能力。

  加強部門防火工作合力。規定消防救援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常態化火災防范協同機制,開展風險評估、監測預警、督促檢查,公安派出所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消防宣傳教育等工作。

  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總工程師、一級指揮長陳碩表示,接下來,將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健全完善法規配套制度,依法加強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推動新條例的新規定、新要求在全省得到有效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