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794/w550h244/20240904/d97b-c57fed2b93bb01928b3873149a6a9ebd.jpg)
自貢恐龍博物館。
川觀新聞記者 行曉藝
9月3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的“中國3家地質遺產地入選第二批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100個地質遺產地名錄”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記者獲悉,在近日召開的第37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個地質遺產地名錄,中國3地入選。其中,“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名列其中,這也是四川首次入選該名錄。
全球地質遺產地是一項高級別、高專業水準與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品牌與榮譽。入選國際地質遺產地名錄,代表該地質遺產地具有國際最高地學價值和研究水準,并且保護狀況極佳。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40904/f15a-3c1ccb60568fdeac657e47747af8451f.jpg)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最早發現于1972年,以化石埋藏集中、數量巨大、門類眾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于世。在已發掘的近3000平方米的范圍內,就獲得了200多個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個體的上萬塊骨骼化石材料,命名了26個屬29個種,包括蜥腳類、獸腳類、新鳥臀類、劍龍類等恐龍,以及軟骨魚類、硬骨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蛇頸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各種門類的脊椎動物化石。其中,被列入首批國家重點保護化石名錄的共有15種,其中1級12種、2級3種。自貢恐龍博物館占地約7萬平方米,1987年,依托該遺址建成的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亞洲和國內首個專題恐龍博物館。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40904/ad3b-25ba3dc715ea8a67f632b5869adfec30.jpg)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體現出難得的生物多樣性,在同時期全球范圍內的化石記錄中極為罕見。其不僅是中侏羅世蜀龍動物群的代表性化石產地,也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
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世界恐龍演化史上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稀少的短板,也為世界恐龍早期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化石材料: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目前世界上有可靠記錄的最原始的新蜥腳類恐龍——董氏大山鋪龍;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等。
![](http://n.sinaimg.cn/sc/crawl/102/w550h352/20240904/3336-635c879535abab21765c9413116da7b1.jpg)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2008年,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入選自貢世界地質公園。自遺址發現以來,包括自貢恐龍博物館在內的相關單位先后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出版《四川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專輯》2本,出版《四川自貢大山鋪中侏羅世恐龍動物群》系列專著5部,其中相關研究成果于199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是當時我國古生物學界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獲得的最高獎。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曾小蕓表示:“此次入選代表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的科學價值以及我館對遺址的保護措施和研究水準都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在宣傳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學知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館將繼續加強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保護及利用工作;加強與國際地質科研機構合作、交流互鑒;助力自貢恐龍文旅金名片綻放光彩,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新聞多一點]
全球第二批100個地質遺產地名錄中國入選地名單——
《植物龐貝城——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內蒙古)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四川)
《桂林喀斯特》(廣西)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10家地質遺產地入選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
首批入選的7個地質遺產地包括由我國單獨申報的浙江長興煤山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和“金釘子”剖面、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魯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堊世酸性火成巖柱狀節理、云南澄江寒武紀化石產地和化石庫、云南石林喀斯特、西藏藏南絨布峽谷滑脫構造體系,以及我國和尼泊爾共同申報的珠峰奧陶紀巖石。
(圖片由自貢恐龍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