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唐子晴 攝影報道

  “氣溫高,空氣潮濕,今年總算熬過來,損失了一兩萬塊錢,希望明年市場里的配套儲藏設施能跟上。”伴隨著暑熱天氣接近尾聲,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外地商戶林玲盤了下賬。年初,原本在甘肅隴西縣做中藥材生意的她被四川中藥材產業發展吸引,選擇在成都開店,但沒想到剛來就“水土不服”:入夏氣溫升高,放在倉庫里的中藥開始生蟲,幾場雨過后,倉庫里的黨參、當歸又受潮了。

  不久前,網友余先生也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他在市場存貯的中藥材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沒有配套冷庫,為了避免更多損失,只能把自家的數噸黨參和當歸折價售出。

  酷暑時節,中藥材保存難點何在?記者前往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實地采訪調查。

  商家的難題

  市場今年嚴格禁用藥劑,桑拿天藥材多受潮生蟲

  位于成都市金牛區的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四川最大的中藥材市場,記者剛走出地鐵站,就已經能聞到空氣中有明顯的中草藥氣味。

  走進市場,一間間藥材商鋪整齊排開,記者隨機采訪的多位商家均表示,他們普遍存在自家經營的藥材面臨在夏季受潮、生蟲的問題。

  “中藥材生蟲主要是由于受潮所致,含水量超過15%時,中藥材容易發生蟲害、霉變等變質問題,生蟲會導致藥效降低或喪失,無法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霉變的藥材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就不建議繼續使用。”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藥房主管藥師王翠玉告訴記者,倉庫里存放的中藥材由于量大,堆放時更容易導致中間部分受潮霉變。

  市場內中藥材常溫儲存,夏季容易受潮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以往商家普遍使用磷化鋁殺蟲防潮。

  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藥劑易有自燃和爆炸的風險;此外,磷化鋁遇水時會釋放出有毒性的磷化氫氣體,市場屬于封閉式結構,容易造成人員中毒。

  因此,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方嚴禁藥劑大量使用,“其實從開市之初,我們就不允許商戶使用藥劑,每年夏天都會通知,但有商戶偷偷使用,為了商戶和顧客的安全考慮,今年我們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說。

  對于嚴格禁用藥劑,記者采訪中,絕大多數商家表示理解和接受。“說實話,藥劑確實味道比較刺鼻,幾年前還有過同行輕微中毒暈倒的情況。”商戶曾女士坦言。

  無奈的轉移

  市場缺乏專業冷庫配套,有的商家只能在夏季將藥材轉移到外省

  但讓商戶們煩惱的是,老辦法不能用了,又沒找到儲存中藥材的新辦法、新設施,暑期藥材生蟲受潮,給商家們造成的損失實在不小。

  入行20多年的商家霍先生隨手拿起幾片當歸告訴記者:為了安全,他一直都沒有使用藥劑殺蟲,但每年6—9月,很多中藥材品種都不適合常溫放置。“也不能把有問題的中藥材賣給客戶,幾乎每年都有損失。雨水多的年份,一年至少損失七八萬元。”霍先生說。

  每年6—9月,很多中藥材品種都不適合常溫放置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記者采訪中,商家們紛紛認為目前“冷庫儲存”是藥材度夏的好辦法。然而盡管期盼了很多年,但目前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尚未建設配套冷庫。

  為此,不少商戶只能到距市場8公里外的新都區龍橋鎮租借冷庫,“一來一回40分鐘,取貨送貨有點麻煩,趕上買主多的時候,一天得跑好幾趟。”商戶曾女士說。

  相較于距離,更多商戶擔心冷庫的儲存環境。“藥材冷庫儲存需要精細管理,不光要控制溫度、濕度、光照,還要分類儲存,定期檢查。之前有普通冷庫把藥材和食物混放,容易細菌交叉感染,破壞藥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實在不放心。”曾女士說。

  為了讓中藥材安全度夏,記者了解到,有的商戶只能把藥材轉移到配備更為齊全的外省中藥材市場。

  “我的一個朋友就把中藥拉到安徽亳州的中藥材市場存放,那邊有專門的冷庫,存儲費用也便宜,有訂單的時候再拉回來,或者干脆就地銷售了。”商戶曾女士說。

  對曾女士提到的情況,成都易速醫藥冷鏈物流公司營銷總監張楠也有觀察到。“15年前,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的年銷售額遠超安徽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但如今后者已經實現趕超。”張楠說,企業曾做過相關調研,發現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由于周邊沒有配套冷庫,存在四川中藥材被存放到安徽亳州中藥材冷庫銷售的情況,“這導致很多銷售環節在外地完成,不利于四川中藥產業的發展。”

  記者查詢相關數據發現,2023年亳州市中藥材交易額達到1380億元,但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近年來的銷售額僅為300多億元/年。

  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沒有配套冷庫

  現實的期待

  配套專業冷庫有助產業鏈完善,但其規劃運營并非一方能夠解決

  據了解,成都市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有冬蟲夏草、川貝母等300余種川產藥材在這里進行大宗交易,但目前市場的運營模式和基礎設施配套仍然較為傳統。作為四川中藥材產業發展鏈條上的一環,市場配套冷庫或許將成為一個重要“支點”。

  市場方也意識到這個痛點,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場方考慮過配套冷庫,但受制于所處位置和投入,始終沒能成行——

  ●冷庫一要便利,二要經濟,但是市場所處的區域并沒有相關土地規劃,同時相關投入較大,市場難以負擔。

  ●在市場周圍配套冷庫,需要由政府牽頭進行相關規劃,另外也需要第三方加入,進行投資及運營。

  “中藥材低溫貯存是一條必然之路,只不過這條路該如何走好,需要解決好規劃、資金、運營等多方面的問題。”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天府中醫藥創新港管委會副主任張定堃介紹,冷庫、低溫庫都屬于“能耗大戶”,除了用地,需要考慮水、電等資源要素;同時,不同中藥材對貯存環境溫度、濕度的要求也不同,需要科學進行分段分區,“很明顯,這些問題不是一方能夠解決的。”

  記者了解到,廣西南寧、江西撫州、云南昆明、山東臨沂等地通過制定全市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建立政府性資金,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新建中醫藥農副產品冷庫,促進本地中藥材產業鏈全面升級。

  可喜的是,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提出高質量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創新服務體系。

  記者發稿前,好消息傳來,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透露,已有冷鏈企業送來“橄欖枝”:在市場三樓租下2000余平方米庫房建設成冷庫,供市場商戶租用。市場也正在爭取政府支持,希望在市場周邊規劃土地建設更大更專業的冷庫。“政府統一規劃建設肯定更好,但是建好后如何用得好,發揮作用真正推動產業發展更為重要。”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