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史曉露 文/圖

  中秋佳節將近,月餅成為近期的熱賣單品。今年月餅市場有哪些新變化?近日,川觀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家商超發現,價格總體親民、包裝“輕裝上陣”、月餅分量“瘦身”、注重綠色健康,成為今年月餅市場的新風尚。

  月餅“輕裝上陣” 300元以下月餅禮盒成主流

  9月11日,川觀新聞記者走進王府井百貨負一樓超市、Ole’精品超市、永輝超市等多家賣場,一進門,就看到顯眼的月餅貨架,稻香村、錦華、美心、奇華、南臺月等多個品牌的月餅琳瑯滿目,月餅禮盒售價在48元到499元不等,其中300元以下月餅占了大部分。

  “今年商場沒有超過500元的月餅禮盒。”在成都春熙路的Ole’精品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臨近中秋,超市的促銷力度也很大,比如某品牌一款安逸中秋禮盒,原價333元/盒,折后價299元/盒;某品牌奶黃月餅,原價346元/盒,現在單盒298元/盒,兩盒以上278元/盒……

  商場里的月餅禮盒

  價格更加親民是月餅“瘦身”的一個最直觀感受。多家商超售貨員反映,“今年包裝簡約、性價比高的平價月餅銷量更好。”記者通過天貓月餅熱銷榜了解到,今年銷量前十位的月餅禮盒中,有六款月餅價格在100元至200元之間,有兩款在百元以下,只有兩款售價超過200元。

  據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月餅行業市場趨勢》顯示,今年月餅禮盒價格集中在70元—220元之間,超過500元的禮盒產品已基本退出常規市場。

  月餅包裝也在“瘦身”。川觀新聞記者觀察發現,今年月餅禮盒多采用紙盒、塑料盒或者鐵盒包裝,基本看不到采用貴金屬、紅木等貴重材料進行包裝的豪華禮盒,不少禮盒的包裝層數為一到兩層,只有部分高檔禮盒為三層包裝,還有的品牌采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材料作為包裝材料。

  不少消費者也觀察到了這種變化。“今年商場的月餅柜臺都沒之前花哨了,月餅禮盒也比較簡潔大方,相比于好看,我們更關心月餅好不好吃。”市民李女士說,她挑選的一款月餅,采用鐵盒包裝,“吃完了月餅,盒子還可以用來裝餅干、裝零食,很實用。”

  “素顏”上陣的散裝月餅也受到消費者青睞。在永輝超市,幾個堆滿散裝月餅的展柜前,站滿了顧客,“散裝月餅很實惠,沒有過度包裝,一個月餅的價格也就幾塊、十幾塊,口味和數量還可以自由搭配。”多位顧客表示。

  月餅分量也在“瘦身”。今年,許多月餅商家都推出了45克至50克的迷你月餅,禮盒中的月餅也普遍不超過80克/個,這種“迷你風”月餅也受到消費者歡迎。“過去很多老式月餅塊頭很大,這種迷你月餅,一個人吃剛剛好,吃完也不會太有負擔。”消費者王女士說。

  月餅口味也流行起減糖、減油、無添加的“瘦身”版。今年多個月餅商家推出低糖、無糖月餅,采用天然代糖或功能性甜味劑替代傳統蔗糖;有的老字號主打新鮮現做,以月餅中不添加防腐劑為賣點;還有的在月餅中添加燕麥、藜麥、青稞等粗糧成分,以“熱量僅有傳統月餅一半”吸引顧客……

  商場里銷售的月餅禮盒

  總體來看,月餅“瘦身”已成為一種大趨勢,盡管市場上仍有一些高價禮盒,但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追求物美價廉的月餅。

  消費回歸理性 商家如何創新求變?

  月餅“瘦身”,一方面得益于政策引導,一方面也與消費者觀念轉變有關。

  為了遏制“天價”月餅、限制月餅過度包裝現象,早在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遏制天價月餅的公告,要求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2023年9月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明確規定,月餅包裝層數不應超過三層,包裝材料不應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2024年4月實施的《月餅質量通則》又對月餅餡料添加提出更嚴要求,明確“不應使用魚翅等野生保護動物,不宜使用燕窩等名貴珍稀食材”。

  “政府的政策引導,有利于促進月餅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市場的變化實際上由消費者決定。”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熊于寧表示,傳統月餅具有高油高糖的特征,隨著公眾健康意識提升,消費者對這種“熱量炸彈”產生擔憂,開始追求低糖、低脂食品。與此同時,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崇尚環保的社會背景下,消費者也越來越回歸產品本身,傾向于選擇包裝簡約、實用的產品。

  不過,盡管月餅包裝“瘦身”,但市場更“卷”。川觀新聞記者從多家商超了解到,受消費環境影響,今年月餅銷量普遍較往年下降3—5成。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月餅行業市場趨勢》顯示,預計今年中秋月餅產量近30萬噸,銷售額約200億元,相比2023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月餅作為中秋佳節的饋贈佳品,正面臨其他替代品的沖擊,比如,大閘蟹、應季水果、茶葉等都是中秋期間的熱銷品,月餅已不再是中秋節的必需品。”熊于寧說。

  面對激烈競爭,商家如何創新求變?

  川觀新聞記者觀察發現,今年月餅廠家開始在包裝設計和口味上下功夫,品牌跨界、IP聯名、地方特色等新“玩法”“圈粉”年輕人。比如,蘇州稻香村攜手《黑神話:悟空》推出的跨界聯名中秋限定禮盒,杏花樓、南臺月等月餅廠商推出國潮、古風設計的月餅禮盒,都有不錯銷量。此外,主打營養健康概念的月餅占比也在提高。

  “月餅瘦身后,商家需要重新審視消費者需求,調整產品方向,探索新的營銷方式來吸引顧客。”熊于寧表示,除了合理定價、口味創新外,商家也可以通過情感營銷,讓月餅不再只是一次性消費,比如吃完月餅后,包裝盒能否變成文創產品重復利用,讓人們留住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