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觀新聞記者 張蒙
深化產業、能源、交通三大結構優化調整,強化面源精細化管理和多污染物減排,完善機制建設、能力建設、政策標準體系建設……日前,《四川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
作為我省新發布的“大氣十條”,該方案提出了29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完成國家下達給我省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及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目標。9月19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實施方案》相關情況進行解讀,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特點?
看內容:
產業能源交通三大結構調整
重點區域城市由4個增加至8個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8月,全省優良天數率86.8%,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其余六項空氣質量指標均同比改善,空氣質量整體改善明顯。
“全省空氣質量總體得到改善,但改善成效還不穩固。”生態環境廳核安全總工程師羅秀兵坦言,重污染天氣還沒有根本消除,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這些問題還沒得到根本解決,同時隨著全球的氣候變化、異常高溫天氣的出現,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仍然非常嚴峻。
根據四川所面臨的現實情況,《實施方案》提出了29項重點任務,其中在產業、能源、交通三大結構調整方面,方案提出了13項重點任務,涉及嚴格環境準入、落后產能淘汰、能源綠色清潔化、運輸結構優化、移動源清潔化等內容。
在面源精細化管理和多污染物減排方面,提出了7項重點任務,涉及揚塵、礦山、秸稈、餐飲油煙等排放源管控,以及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惡臭污染物和氨等多項污染物治理。
全省15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的重點區域被優化調整,全域為重點區域的城市由4個增加至8個。其中,成都、自貢、德陽、內江4市繼續保持全域為重點區域,遂寧、廣安、眉山、資陽拓展至全域為重點區域。
此外,在機制建設、能力建設、政策標準體系建設方面,提出了9項重點任務,涉及區域聯防聯控、重污染應對、監測執法、科技支撐和環境經濟政策、標準等內容。
“還要嚴格監督考核。”羅秀兵表示,《實施方案》將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及重點任務推進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
看特點:
突出因地制宜
體現“延續、細化、加嚴”信號
“方案的特點可歸納為‘有序銜接、細化分解、適當加嚴和因地制宜’。”羅秀兵介紹,《實施方案》參照了國家方案整體框架,并結合我省實際,從產業、能源、交通結構等十個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并注重將國家政策要求落實到具體項目和示范工程,細化每項重點任務的相關指標和要求。
“適當加嚴部分重點任務提質增效。”羅秀兵介紹,《實施方案》結合全省空氣質量現狀和污染治理進展,部分任務參照國家重點區域要求執行,“如對重點區域的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明確提出淘汰要求,適當提前水泥、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時限,以滿足全省當前空氣質量改善的迫切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因地制宜進一步突出四川特色也有所呈現。例如,針對四川磚瓦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突出環境污染問題,推動磚瓦企業整合重組減量置換,提出重點城市壓減40%產線的目標。
針對烤煙、制茶污染問題,提出80%“電烤煙”“電制茶”實施改造。綜合考慮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氣象條件、人口經濟、傳輸通道影響等因素,優化調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不再涉及鄉鎮單元管控。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實施方案》。” 羅秀兵表示,將聚焦重點,提升“治標”強監管,統籌“治本”抓減排,多措并舉、全力攻堅,切實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