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蘭楠 攀枝花觀察 湛璐霜 文/圖/視頻

  近日,有攀枝花市東區菩提苑小區居民在“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上反映,晚上能聞到來源不明的刺激性氣味,這種氣味讓他們半夜被嗆醒,也擔心這種氣味對身體有害。情況到底如何?川觀新聞記者到現場走訪調查。

  味道從何而來?

  記者實地走訪小區

  9月26日和27日的22點左右,記者兩次前往菩提苑小區走訪,繞著小區走了一圈,并沒有聞到空氣中有臭味。

  跟菩提苑小區居民交談得知,臭味已經是“老問題”了。從搬進這個小區,問題就一直困擾他們,以至于大多數居民都養成了晚上必須緊閉窗戶的習慣。小區居民陳阿姨說:“3年前我搬進來就發現,晚上時不時會有臭味,并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秋冬季節多,大多出現在后半夜。”

  究竟是一股什么樣的臭味呢?有的居民形容是燒蜂窩煤的味道,有的居民說是臭雞蛋味兒,還有的說是鋪瀝青的氣味。

  “太惱火了,9月19號晚上,我小女兒被嗆醒了2次。”小區居民周女士反映,就在上周氣味變得更濃烈了。

  四川省攀枝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27日晚到菩提苑小區進行專業監測。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不僅是菩提苑小區,附近的云頂佳苑(原海德堡)小區居民也反映了相關問題。家住云頂佳苑5棟的劉先生說:“5棟和8棟聞到的臭味特別明顯,感覺是硫化物一類的氣體。年齡大的人真受不了,我媽媽整宿整宿睡不著,第二天起來頭疼,嗓子也疼。”

  味道從何而來?家住菩提苑小區的袁先生告訴記者,此前曾向攀枝花市相關部門反映此事,“工作人員答復說,味道來源于金沙江對面的工業企業,因為我們小區在這些工廠的下風口,所以就能聞到氣味。”

  對于居民的說法,記者向相關部門進行了求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2019年時攀枝花請省環科院進行了溯源調查,結論是氣體來源于“以焦化、燒結為代表的企業群。”

  四川省攀枝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27日晚到菩提苑小區進行專業監測。

  是否半夜偷偷排污?

  相關部門現場檢查

  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相關問題,近年來,攀枝花正在實施《攀枝花市“鐵腕治氣”三年行動計劃》,梳理建立了231個重點減排項目清單,建立跟蹤督導機制,強化源頭治理,規范行業準入管理,淘汰關停落后產能,完成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項目74個。2023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較“十三五”末分別下降26%、19.8%、20%。

  “近日,接到群眾投訴后,我們用線上檢查的方式,查看了本月19日至22日相關企業的排放數據,并于23日到企業工廠現場開展執法檢查,并未發現超標排放等問題。”攀枝花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大隊執法人員介紹。

  26日,記者跟隨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人員來到居民指向的疑似排污企業。

  針對居民質疑工廠是否在晚上偷偷排污,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說,公司所有的排放口都設置有監測設備,并接入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系統,接受省市環保部門24小時監控。

  記者翻看了居民投訴較多時段該系統的記錄,以二氧化硫為例,該企業19日23點二氧化硫排放為29毫克/立方米,20日23點二氧化硫排放為31.603毫克/立方米,21日23點二氧化硫排放為14.492毫克/立方米,均低于國家相關現行標準(二氧化硫≤200毫克/立方米)。

  攀枝花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大隊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

  氣味是否有害身體?

  27日進行專業監測

  為什么上周氣味突然變得濃烈?攀枝花相關氣象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是出現了逆溫層。他進一步解釋說,秋冬季節的夜晚,地表溫度下降,密度大的冷空氣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氣在上,無法形成對流,長時間堆積,近地面污染物也就無法稀釋、擴散;白天太陽出來后情況得到緩解。菩提苑小區處于風口,海拔又比排放企業高200米,氣體正好在此匯集。

  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慶前夕,針對涉及大氣重點企業、生態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畜禽養殖企業等,全市正開展雙隨機執法檢查,全力保障攀枝花環境安全。

  走訪過程中,不少居民向記者表達了擔憂——臭味是否有害,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為此,川觀新聞記者聯系到四川省攀枝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于27日晚到菩提苑小區進行專業監測。

  該站現場監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前已經來這里監測過三次,并沒有檢出超標或有害氣體。“今晚我們安排了三個監測點,主要監測氨氮、二氧化硫、硫化氫、苯系物等等指標,監測時間持續3小時,從27日22點至28日凌晨1點。”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關檢測需要進行2-3天時間,對于后續的監測結果,川觀新聞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