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趙榮昌 瀘州觀察 郭蕎璐 文/圖
10月15日,全國“一老一小”經驗交流現場會在瀘州舉行。
四川是人口大省,常住人口8368萬,居全國第5位。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16.4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總數21.7%,老齡化率位居全國第3。截至2023年底,全省3歲以下嬰幼兒163.7萬,即將進入“超少子化”階段。全省人口面臨著深層次、結構性矛盾。
推進相關工作四川有何探索?
“專精特新”一攬子政策舉措出爐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四川圍繞“專精特新”做文章,制定了諸多政策舉措。
突出“專”字,四川聚焦“一老一小”服務短板,制定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等文件,主動把成熟的經驗做法上升到立法高度,在地方人大層面,在全國率先出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決定,明確20項內容,為普惠托育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精”則體現在四川明確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以服務老人為例,針對80歲以下老年人強化社區居家養老功能,積極探索城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新模式;針對80歲以上老年人大力推進醫養結合,鼓勵組建醫療養老聯合體;針對失能老人照護需求,實施銀齡健康工程,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41016/8656-33d5af5ce433ce0268f4ee6c456d466a.jpg)
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天驕托育園。
“特”則是指四川主動探索制定地方標準,出臺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修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將兒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務納入保障范圍。建立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政策幫助老年人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方面適應數字生活場景,更好融入數字社會。
圍繞“新”字,四川瞄準發展“一老一小”產業是適應人口變化趨勢,打開內需新空間的有效路徑。例如,主動順應科學育兒新理念,支持企業開展品牌化打造、專業化創新和人性化服務等。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41016/8d62-486f41c5da30a4832e9c671f481a6bd5.jpg)
瀘州市初邁托育園杜家街園區戶外活動場地。
各地結合實際“量身定制”
“一老一小”服務
除了圍繞“專精特新”做文章進行省級層面的探索,省內各地也結合實際“量身定制”了諸多行動。
作為全國首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自貢市在全省率先探索老年助餐、老年賽事服務模式,啟動建設養老社區,老年用品市場服務新場景;在托育方面,自貢市指導市內大專院校開設幼兒育保專業,為全市嬰幼兒提供專業可靠的托育服務。
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攀枝花,在全國率先制定9項醫養結合地方標準,建成“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康養機構+嵌入醫療”等5種醫養結合模式,探索出醫療機構破題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舉措。
廣元市將“一老一小”工作納入到全市工作進行統籌,專門印發“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廣元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等有關政策文件,將“一老一小”工作納入市委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和目標績效考核范圍,確保工作“不打折扣”。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41016/6aab-9d398da41db1b687867b6075b38c9eba.jpg)
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區“鄰家食堂”。
瀘州市則以“長樂瀘州”養老模式、“1573”普惠托育模式為抓手,推動“一老一小”事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四川省首個獲國務院辦公廳激勵表揚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城市,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地區,是四川省唯一被納入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的城市。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四川還將突出“以人定量”“以需定供”,深入分析人口結構和變化趨勢,精準對接“一老一小”服務多元化需求,完善資源規劃布局,推動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以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程等“五大重點工程”為抓手,統籌發揮好規劃、政策、項目、資金集成作用,全力探索“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四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