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職業資格證考取、職稱評審是提升自身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個人發展緊密相關。然而,這一需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瞄準了機會,通過投放虛假廣告、偽造圖片證明等方式實施詐騙。

  今年初,26歲的小李原本準備報考教師資格證,無意間被抖音上刷到的一條虛假廣告吸引,最終被騙了8000元。小李是怎么一步步被騙的?詐騙分子用哪些話術來“吸引”消費者代辦職稱?近日,成都公安偵破的一起案件揭開了相關謎團。

  警方抓捕現場。成都高新公安供圖

  聲稱“免試就能拿證”

  噱頭吸引考生掏腰包

  時間回到去年11月,正在備考高中物理教師資格證的小李刷到了一條短視頻,聲稱能夠幫助考生“免試評定”。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點進視頻鏈接后,小李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很快,自稱“教務劉老師”的客服添加了小李的微信。

  在溝通中,客服先是收集了小李的個人情況和職稱評審需求,緊接著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免試評定”的方案,還主動亮明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和之前辦理過的“成功案例”。

  “剛開始我還有點擔心,但是看到對方發來一堆材料,很專業的樣子,就放松了警惕。”小李說,在獲得自己的信任后,該客服又發來了一份合同并通過微信收取了小李8000元作為定金,承諾成功后再收取尾款4000元。

  收費后,客服又安排小李報考普通話二級測試和體檢,還催他盡快完成。小李回憶,沒過幾天,對方發來了一張資格預審成功的圖片,“我看圖里有我的個人信息,還有一個‘審核通過’的紅色印章,看上去很正規,以為真的不用考試就能拿證了。”

  就在小李為可以免試拿證沾沾自喜時,他發現客服已經好幾天沒有消息,嘗試通過微信、電話聯系對方卻被一拖再拖。直到看到對方的企業微信顯示已離職,才趕緊通過報名系統查詢,“系統里連我的報名信息都沒有,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短視頻發布虛假廣告,頻繁更換“馬甲”

  全國6000余人被騙5000萬元

  像小李這樣的受害者不在少數。成都市公安局刑偵局、高新分局刑偵署成立的專案組梳理相關警情,細致研判后發現,提供包括資格證書獲取、職稱評定在內的代辦和“包過”服務,以虛假廣告的形式在互聯網平臺投放吸引有相關需求的用戶關注并實施詐騙,一個以游某為首,有組織、有預謀,分工縝密的犯罪團伙漸漸浮出水面。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該犯罪團伙并非只注冊一家公司,“一家公司注銷后,員工會被遷移到另一家公司,頻繁更換‘馬甲’,躲避暴露風險。”高新公安刑偵署偵查大隊副大隊長喬磊介紹,四川筑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中教美育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成都慧宣教育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點點教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注冊存續期間,都以代辦工程類職稱、教師資格證為名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發布“職稱包過”“直接補錄”“不需提供業績貢獻直評”和“一站式代辦成都市職稱服務”等非法廣告,虛假承諾能“免試拿證”。

  同時,為了減少受害人投訴、報警、訴訟等可能導致詐騙行為暴露的各類“負面”因素,該公司謊稱將客戶掛名到為期1至2年的“大學生西部志愿者計劃”。“等部分受害者發現自己被騙后,簽訂合同的公司可能早就已經人去樓空了。 ”喬磊說。

  收網行動中,成都市公安局刑偵局、高新分局刑偵署成立的專案組相繼在成都、德陽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30余人,核實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涉及被害人6000余人,范圍遍布全國各地,被騙金額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

  實際上,今年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共成都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職稱領域中介機構專項治理整治行動的通告》,通告中明確提出成都市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有嚴格的程序要求,成都市各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及組建單位按四川省人社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相關規定標準收取職稱評審費用,不收取所謂的“資格費”“代辦費”等其它費用。

  警方提醒,廣大用人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注意中介機構通過社交媒體、網站、小廣告等推送的聲稱支付費用后可“一站式代辦成都市職稱服務”的事項涉嫌詐騙,切忌支付任何費用,謹防上當。若遭遇詐騙,請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警方將嚴厲打擊以有償代辦職稱為誘餌涉嫌詐騙的違法行為,群眾可向公安機關檢舉揭發,公安機關將依法查處相關線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