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蘭珍 攝影 郝飛

  拼的進度條

  市域鐵路成德S11線起于成都地鐵1號線韋家碾站,止于德陽市德陽北站,全長70.87公里,沿線串聯金牛區、新都區、彭州市、德陽市廣漢市和旌陽區。項目目前完成投資16.71億元,占全線計劃20億元的83%。目標是到年底,完成累積投資額36.02億元。

  航拍市域鐵路成德S11線鳳臺三路站建設現場。

  “滋~”霧氣騰騰。10月15日,在市域鐵路成德S11線鳳臺三路站,所有的防塵噴霧全部開啟,數十米的高架噴淋滋滋吐著水霧。

  在地面深處,20多臺的取土機、挖掘機揮舞著“爪子”,一鏟鏟泥土裝上車,車廂裝滿后,“大爪子”還要懟一懟,將堆尖尖的泥巴壓實;上百輛大型運輸車來回穿梭,分批將泥巴運往他處;吊車一節節手臂前后上下伸展,吊著大型物料自由行動。

  盡管四處都在挖地掘土,記者在現場也未見塵土飛揚,各處施工如火如荼、井然有序。

  成都最大站點 開挖土方堆滿70個足球場

  鳳臺三路站是市域鐵路成都至德陽線工程的第二個車站,位于熊貓大道和北星大道交接點,是成都已建和在建的地鐵、市域鐵路最大的站點,南接韋家碾站,南北端1公里,長度接近5個標準地鐵站。“最大、最難的工程在于土方開挖。”成德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建設事業部副部長王飛計算,土方需要挖掘106萬立方米,按照1米的高度堆在標準足球場上,需148個足球場才堆得完。

  去年的8月,站點開始施工,打圍、附著物遷移、搭框架,2024年,主體基坑開挖。“一整年,極大部分施工都在和泥巴堆打交道。”王飛表示。

  鳳臺三路站目前開挖土方50萬立方米,主體結構初步搭建,“泥巴已經堆滿70個足球場!”土建1工區項目經理覃君細數任務賬本:今年目標是開挖土方超60萬立方米,年底實現盾構機下井、主體結構建設完成30%,“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各方都在緊趕慢趕。”

  鳳臺三路站點南北端1公里的建設區。

  如何趕工?“全天候交叉作業!”覃君指著作業表,詳細闡釋了站點的施工流程——每天早上7點開始,現場以開土方、建主體為主,多個施工點同時作業,20多臺挖掘機、150多輛運輸車、200多名工人輪番作業到晚上10點。“近期是在規定范圍內,將白天階段工時延長3個小時。”覃君表示,晚10點后,40名夜間工人又要接續施工,作業內容是維護已挖開的土方基坑,搭建混凝土、鋼筋框架,完成支撐工序。工作時間持續到次日早上7點。

  如此不間斷交叉作業,開挖土方工程每日刷新進度條。“現在每天最多能挖土5000立方米,盾構機下井指日可待。”覃君信心滿滿。

  建設現場。

  化整為零 多點作業實現多點開花

  鳳臺三路站土方開挖工程量大,挖掘深度也是到達極罕見的37米。成都市范圍內,僅次于騾馬市地鐵站的深度。

  加緊沖刺,還講究施工方法,“井然有序高質量作業,是趕工的關鍵!”王飛進一步解釋,鑒于施工協調難度大,于是將1公里超長場地化整為零,增至4個作業面,分小組組織設備和人員,平行流水施工,“小組之間會相互督促、比學趕超。”

  在南端靠近鳳凰山音樂公園的基坑作業點,只見4輛裝吊機從各角度,將3噸重的不銹鋼模板從主體結構深處拉出,工人趕緊拿著扳手卸掉夾板,叉車緊隨其后將巨型模板堆放整齊。目前,該作業點已早早完成土方開挖,主體結構倒模工作正在加緊趕工。在作業點岸上,攪拌機“哐啷哐啷”吐著水泥砂石,源源不斷的混凝土澆筑著深坑。

  緊鄰的一處作業面,土方開挖也有重大進展——基坑已打通熊貓大道下穿隧道。當下,為了方便道路兩邊施工,就需要在隧道上方搭建便捷人行通道。貝雷架已就位,只等吊車和人員配合著組裝鑲嵌。

  吊車和人員配合準備搭建貝雷架。

  將視線沿著線路拉通,70公里的建設線也是多點平行作業,都在緊鑼密鼓趕進度。

  日前,五洲廣場站、國際商貿城站主體結構相繼實現封頂,皆比預定期限提前30多天;成都段首臺盾構機順利從韋家碾站始發,德陽北站盾構機順利下井,全線6臺下井盾構機有3臺掘進約900米;首批三片預制箱梁在濛陽制梁場完成混凝土澆筑,高架搭建箱梁預制生產全面鋪開……

  成德S11線是成都都市圈第三條市域鐵路,是支撐成德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樞紐帶。在王飛看來,隨著成資S3線通車,成德S11線加快建設尤為重要。“今年加緊完成大部分土方開挖工程,明年掘隧洞、建主體也會更高效快捷。”王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