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旭斌
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2024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根據2022年版課程標準修訂)》。目前,根據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的英語教材已于2024年秋季學期陸續投入使用。如今,中小學開學已近兩月,但是對于英語教材的討論卻引起了熱議。
在各社交平臺搜索“英語新教材”,可以看到不少家長和老師的抱怨和吐槽,“開篇就是長句子,孩子聽不懂學不會”“對于零起點和基礎薄弱的孩子太不友好”“內容太多,孩子吃不消”……總之,面對英語新教材,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這樣的評價:變難了。
![](http://n.sinaimg.cn/sc/crawl/497/w550h747/20241023/326a-313b02a86628893f6209f7e32e4a17fa.jpg)
新版英語教材。圖據網絡
更偏思維與應用
2024英語教材有這些變化
成都市基礎教育研究會會員,成都市錦江區教科院英語教研員薛玉蘭表示,新教材變難了,內容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是“新”字,“需要老師和家長去適應這種新變化。”
薛玉蘭談到,從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的中小學英語教材都迎來了改版,各地所用的新教材情況不同,但基本都是根據2022年新課標標準來進行改動的,“所以,我們只要弄清楚新課標的要求,也就能理解新教材的新變化。”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變化。”薛玉蘭介紹到,英語新教材的第一個明顯變化,就是各個單元,以及單元內部篇章之間,呈現出了更強的關聯性和主題性,教學目標也變得更加明確,“相較于老教材比較板塊化的教學方式,新教材的各個內容間更具邏輯性、整體性,這實際上可以幫助老師們更有條理地進行教學。”薛玉蘭認為,這是因為新教材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系統和思維學習能力,以幫助孩子更加熟練地掌握一門語言,而不是傳統地記錄知識點。
“其次,是課時內容的變化。”薛玉蘭以成都地區所使用的中小學人教版新教材為例,向記者作出了解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增了實踐應用、拓展閱讀兩個板塊的內容。其目的也很明顯,更注重孩子對語言的實際使用,而非只是應付考試。”薛玉蘭總結,基于這些大方向,英語新教材就呈現出了詞匯、句子數量增多,更加注重口語、閱讀和寫作,而語法、音標等知識點減少的特點,“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教材變難了的地方所在。”
面對新教材,薛玉蘭談到,教材只是教學的工具,是教學的一部分,但對于整個教學過程來說,無論工具怎么變化,老師們都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新教材節奏很快,老師就更加需要有耐心,以確保學生都學懂了。”
那么,面對這些新變化,老師和家長們應該怎么應對?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蜀華分校課程教學中心主任劉昀強調,教材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學會運用工具,“教師們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認真研讀新教材,對教材的布局要有整體把控。”
她建議,老師們不僅要對每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還要梳理出每個單元的框架,擬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據此進行教學設計,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當前教科院等教育科研教研機構提供了很多關于新教材的解讀和培訓,老師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并在教研活動中多與同伴交流心得。”劉昀還特別提到,老師們可以進行小初跨學段交流,互讀對方學段的教材,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內容及要求,從而實現貫通教學。
此外,劉昀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需要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能簡單地將學生視為‘零起點’,也不能過高地估計學生的語言儲備。老師們要有耐心,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合適的教學安排。”
最后,劉昀強調,老師們需要放松心態,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變化。“新教材對標的是新課標,而不是老教材,因此教師們不能總是用之前的教材作對比,而產生抵觸、畏懼的情緒。相反,教師們應該變主動求變,積極適應新教材帶來的變化,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不要盲目焦慮
家長要注重孩子的課外積累
面對英語新教材,家長又能夠做些什么?劉昀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家長們在面對新教材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盲目焦慮。”
劉昀指出,新教材針對的是所有新起點的學生,而不是某一個人,因此家長們無需過分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跟不上進度。相反,家長們應該放松心態,避免將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以免對孩子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她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面對這一變化,通過積極地溝通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談到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教材時,劉昀老師特別提到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她建議家長們從小學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聽讀習慣、作業習慣和書寫習慣。“具體來說,家長們可以鼓勵孩子聽讀英語,包括教材內容和其他補充聽讀材料,以幫助孩子消化課內所學,拓展閱讀量,增加語言積累。”
“最重要的,家長們還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英語作業,落實老師的要求,以確保孩子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此外,劉昀提到,家長們可以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互動操練,如對話練習、督促孩子改錯等,“這些互動不僅有助于孩子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增進親子關系。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共讀英語讀物,或者到高年級時與孩子一起觀看英語類語言節目。”
劉昀老師最后總結道:“面對英語教材的新變化,家長們要保持冷靜、不焦慮、不盲目。通過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習慣和高效陪伴孩子學習英語,我們一定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新教材的學習要求。同時,我也希望家長們能夠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