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濤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我當時真想動手打他,騙了我那么久,那么多錢。”回憶起兩個月前首次與網戀“女友”張某見面時的場景,華某仍非常生氣。網戀一年,華某不斷降低對女友心理預期,從最初的“美女舞蹈教師”到見面前懷疑的“女騙子”,但當一名染發、文身的彪形大漢出現在眼前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嫌疑人張某戴上同一頂假發后,美顏和化妝前后對比。

  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區分局獲悉,華某在游戲中認識陪玩的張某并與其網戀后,一年內被騙8.6萬余元。經初步調查,張某冒充女性實施詐騙,至少騙了7人,有的被騙金額達15萬余元,有的被騙后也未報警。

  目前,因涉嫌多起詐騙,張某已被批準執行逮捕。

  蹊蹺:

  網戀“女友”半年要了8萬多,卻各種理由推脫見面

  25歲的華某是江西人,去年四五月間,他在玩王者榮耀游戲時認識了張某。游戲中,張某玩的女性賬號等級較高,還掛單接活陪其他玩家玩游戲,每局30元。一起玩了幾次游戲后,華某覺得張某不隨便罵人,顯得頗有修養。有了好感的兩人在去年7月加了微信,開始在游戲外聯系。

  張某演示陪玩及詐騙操作桌上擺放的高跟鞋和假發系作案工具。

  聊天中,張某告訴華某,“她”叫張若雪,四川資陽人,生于1999年,畢業于某師范大學,是一名單身的舞蹈教師。如此有吸引力的人設,華某深信不疑。在華某的記憶中,張某除了打游戲不罵人、連麥聲音好聽外,有一次他無意說“沒錢吃飯了”,張某馬上花200多元給他點了一份外賣。久而久之,他感覺對方不僅溫柔、漂亮,還十分貼心。去年9月中旬,兩人在網上確立了男女朋友的戀愛關系。

  第二個月,張若雪便找華某要錢,理由是生病做手術,華某在一個月內轉了2萬多元。去年11月,華某乘坐飛機到了資陽,希望見張若雪一面。“最初她同意了。”華某回憶,當時,對方稱自己很忙走不開,但承諾忙完后到浙江去找他。為此,他還爽快地付給張若雪到浙江的路費四五千元。此后,對方又以母親住院為由,找他要了2萬多元。

  去年12月中旬,華某第二次來到資陽,希望見到對方。但待了約10天,他也沒見到張若雪。這一次,張若雪稱自己奶奶去世后留下一筆遺產,自己正忙著和兩個叔叔爭遺產。在此期間,華某又轉給張若雪1.5萬元。

  華某回到浙江后,張若雪再次聯系他要錢,理由是爭遺產打官司,華某轉了5000元。此后,張若雪以買化妝品為由,要走華某5000元。然而,春節后,張若雪稱遺產的事還沒處理好,暫不能到浙江和華某見面。

  今年3月,華某又轉給張若雪4000多元。此時,他拉清單發現,自己不到一年時間已轉給張若雪8.6萬余元。“女友”一直讓自己打錢,又死活不愿意線下見面,華某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受騙了。

  真相:

  “女友”現身竟是摳腳大漢,人設都是編造的

  因為懷疑,今年4月,華某在游戲中找到曾和張若雪綁定“情侶賬號”的李某。李某告訴華某,張若雪曾是他“女友”,兩年中用各種理由找他要了15萬余元,但經他考證,張若雪發給他們的自拍照都是網圖。

  為此,他倆在微信上建群,將張若雪拉進了群,當面質問對方是不是騙了他倆的錢,但張若雪矢口否認。雖然兩人已基本確定張若雪是騙子,但此時他們仍對張若雪的女性人設深信不疑。

  嫌疑人張某指認作案現場。

  今年8月,華某第三次來到資陽,要求張若雪線下見面,并“威脅”對方如再不露面,自己將報警。辦案民警介紹,此時,無法再推脫的張若雪在電話中告訴華某,自己是一名無業男子,“張若雪”、舞蹈教師、大學畢業等人設信息都是編造的。但華某不相信,堅持要見面。

  8月17日晚,華某終于在資陽街頭見到了網戀一年的“女友”。此時,當一名染發、文身的彪形大漢出現在眼前時,華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他讓對方給自己父親打電話,父親確認對方女性化的聲音和他“女友”的聲音一模一樣,華某如夢初醒,隨即報警。

  雁江公安分局資溪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時間將張某抓獲。22歲的張某落網后交代,他租住在資陽城區,由于父母離異,他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中專畢業后,他靠游戲代打、陪練,每月可賺兩三千元。但這些錢只夠他抽煙、吃飯,無法滿足他奢侈的生活。無意之中,他發現自己的聲音提高八度很像女聲,就動起了歪心思,開始在網上冒充女性實施詐騙。除了聲音女性化,他還購買了長假發、高跟鞋、黑色絲襪等,在和網友視頻時,把自己化妝成女性實施詐騙。

  深挖:

  至少7人被騙,部分受害人未報警

  近年來,網絡游戲陪玩代練行業的亂象突出。經警方和相關部門多次整治,雖然一些平臺下架了游戲陪玩功能,但“男扮女”的涉詐典型案例仍屢有發生。

  民警分析,這是因為游戲陪玩通常被視為“個人私事”,受害者大多期望體驗更加私密的服務環境,這種“信息相對封閉”的交流環境,讓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認為是機會。他們通過揣摩游戲玩家心理,偽裝自己身份,編造一些虛假的故事騙取其他玩家同情,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更難破解的是,即使騙子偶爾“露出馬腳”,受害者也往往不愿舍棄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

  嫌疑人張某被民警抓獲。

  “這個階段,當事人已在感情、金錢上付出太多,如抽身出局,那也意味著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都成了泡影。”民警說,沉沒成本太高,受害者往往會明知對方是騙子,還寄希望一切是真的,甚至“幫”著騙子說服自己不斷投入,幻想收回前期成本。

  辦案民警介紹,華某和李某在被騙后期發現張某破綻越來越多,也開始懷疑甚至明知張某是騙子。“但他們‘幫’著對方‘騙’自己,就是心里認為一旦報警,前面付出的都可能拿不回來了,所以不斷投錢,以至于被騙金額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張某接受民警調查。

  民警偵查發現,該案中,有類似經歷的受害者遠不止華某和李某。

  “查明張某的作案手法后,我們從他的聊天和賬戶記錄中發現了很多新線索。”雁江公安分局法制大隊案件辦理偵審中隊民警劉強介紹,通過近兩個月偵查,警方發現還有甘肅、福建等外地網友也落入了張某圈套。就在10月28日,他們還找出了一名家住北京的受害者,如果不是民警上門,這名受害者還不會報警。“這名受害者曾經多次打款,目前初步查實的金額達3萬元以上。”

  目前,經初步核查,該案的受害者至少有7人。因涉嫌多起詐騙,張某已被批準執行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