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 行曉藝

  10月29日,省工商聯發布“2024四川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和《2024四川民營企業100強調研分析報告》。這是四川連續7年發布該榜單,也是觀察四川民營經濟發展的窗口。對比來看,今年上榜的民營企業有哪些變化?呈現怎樣的新發展趨勢?

  發布會現場

  看特征

  整體規模穩步擴大 第三產業營收提高近10個百分點

  “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再次提升!”

  從數據看,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呈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入圍門檻、營收總額、資產總額持續提升。

  2024百強企業入圍門檻是37.6億元,同比增長6.01%;營收總額增長至18914.1億元,增速9.02%;資產總額繼續增至18611.97億元,增速4.11%。

  在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四川有3家企業入圍,包括新希望控股集團和通威集團兩家民營企業。

  從產業結構來看,制造業企業坐擁68個百強席位,營收總額、資產總額皆占“半壁江山”。尤其新晉入圍的21家企業,制造業企業有16家。可見,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核心引擎,是四川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第三產業入圍企業較上年減少1家,為25家,但第三產業營業收入與資產總額占比均有所增長,營收總額 5227.33億元,占比27.64%,提高近10個百分點。

  “這是今年榜單最突出的特點。”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上市公司發展與競爭力研究所所長曹麒麟認為,第三產業作為當今世界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衡量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四川第三產業發展蓬勃,勢頭向好,是四川經濟增長的新興力量。

  獲獎企業代表

  看空間

  10家川企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還有較大追趕空間

  要準確把握四川民營發展現狀,還需把視角放在全國“坐標系”中觀察。

  先看總的情況。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263.13 億元,四川共有10家民營企業上榜,數量與上年持平,入圍數量西部第一,居全國第11位。其中,新希望控股集團、通威集團、藍潤集團、四川德勝集團釩鈦有限公司和成都蛟龍港連續9年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亞集團首次上榜,表現亮眼,營收總額增長率達 87.6%。

  四川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門檻逐年上升,從2020年的231.37 億元上升至2024年的339.64億元,增長率為46.80%,上榜企業的整體營收規模持續增長。

  另外,四川還有17家企業入圍“2024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與上年相比增加4家。

  橫向對比看榜樣。江蘇是國內民營經濟頭部省份,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有89家。2024江蘇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維持在215.09億元,排名第一的恒力集團,營業收入為8117.37億元。

  相比之下,2024四川民營企業100強里,能達到江蘇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的企業只有16家。其中,四川民企百強排名第一的新希望控股集團,營業收入為2830.85億元,放在江蘇民企百強中,能夠排到第三位。

  差距意味著空間,四川百強企業的營收增速為9.02%,可見后勁與潛力。

  觀趨勢

  百強民企研發投入總和200億元 近八成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企業轉型升級愈發緊迫。

  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

  在技術創新上,2024四川民營企業100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一組數據說明:百強企業中,本體及下屬公司共有170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有96家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86家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內外有效發明專利總數13077項,增長率為13.37%。

  梳理相關數據,2023年四川百強民企研發投入總和為200億元。其中,通威、新希望、科倫藥業、渠心科技等企業研發支出維持原位,研發費用均超過10億元。

  部分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技術攻關,既檢驗了自身的技術水平,又站在更高平臺上實現技術突破。作為一家現代農牧食品企業集團,鐵騎力士自2021年起,便參與實施“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該公司找到了一種新的菌酶協同發酵方案,驅使白酒糟發酵后的蛋白質含量提升20%。公司技術總監周建川坦言,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不僅有科研經費的支持,而且科研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目前,鐵騎力士已開發應用非糧資源新型生物飼料30余個,在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上初見成效。

  調研分析報告顯示,近八成企業已實施數字化轉型,近半數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

  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成都新材料產業的鏈主企業,2022年開始數字化轉型,投入3000萬元用于設備更新。“這樣的投入是‘劃得著’的,也是必需的。”硅寶科技董事長王有治介紹,隨著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公司生產線的效率提升明顯,和比亞迪、寧德時代、通威等行業頭部企業順利達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