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59/w550h309/20241105/eb20-9ac0b9f66725e701e7be2dcc0a220b23.jpg)
發布會現場。 蘭珍 攝
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2023年川南經濟區GDP破萬億,經濟總量居五大片區第二位,該區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將如何助推該區域更好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
11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成都平原經濟區等五大片區國土空間規劃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楊健介紹,川南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主要通過4個方面的措施,助推川南經濟區加快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
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方面,通過降低川南南部山區等生態脆弱地區的開發強度,推動4市協同開展流域治理和岸線保護建設、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等方式,緩解生態壓力,逐步提升生態質量。
引導城鎮和產業空間高效集聚方面,重點打造宜賓-瀘州組團與內江自貢同城化區域兩個城鎮發展極核,引導人口、產業向兩大極核轉移和集聚,通過“兩兩協同”整合優化城鎮空間。
“比如宜賓、瀘州突出沿江布局、岸線開發和港口建設等方面統籌,內江、自貢推動空間相向集聚發展,共建合作園區。”楊健說,同時也考慮南部山區的城鎮化需求,以縣城、中心鎮為主要載體推動就近城鎮化,鼓勵控制城鎮規模的特色發展,形成疏密有致、優勢互補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打造四向開放的新格局方面,4市將共同推動南向開放門戶樞紐建設,協同重慶共建長江上游航運樞紐,建設川南渝西區域合作平臺,提升面向滇黔的輻射能力,形成“毗鄰互聯,通江達海” 的區域開放新格局,川南制造將更好地走向世界。
塑造宜居宜業的國土空間方面,將發展壯大瀘州、宜賓服務業中心城市,推進內江、自貢服務業同城化。進一步增加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優質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形成的15分鐘社區服務圈、5分鐘便民生活圈,將讓煙火幸福川南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