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蘭珍 王若曄

  川西北生態示范區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全域31個縣(市)均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肩負著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使命任務。作為全省唯一的生態示范區,該區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

  11月4日,在成都平原經濟區等五大片區國土空間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楊健表示,該區域自然地理條件復雜、自然災害風險高,國土空間的開發保護利用具有較大挑戰。基于此,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深化了“雙評價”(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更符合高原生態地區實際的對策措施。

  發布會現場 蘭珍 攝

  在規劃思路和總體策略方面。充分考慮該區域地廣人稀、地形復雜、生態空間面積大價值高等特征,明確了“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基本原則,針對性提出“三增三減”總體策略。第一個“增減”是對生態空間,主要是增加生態管控層次,減少保護開發矛盾。第二個“增減”是對農牧業空間,主要是調整農牧業內部空間結構,減少低效農牧地、增加特色農牧業空間及產出。第三個“增減”是對建設空間,主要是減少低效閑置建設用地,增加公共服務、旅游服務用地空間,助力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支撐全域旅游發展。

  在生態保護和價值轉化方面。優先保護好岷山—橫斷山脈陸域生態走廊和羌塘—三江源陸域生態走廊,筑牢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南北兩側生態屏障。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加快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格。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推進太陽能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建設,發展牦牛、高原蔬菜、特色水果等高原特色農牧業,逐步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比如汶川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水果,已經打響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的“汶川三寶”品牌。

  在城鎮高品質規劃建設方面。把生命財產安全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加強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和綜合防災減災體系規劃,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把有限的建設空間重點用來改善民生、支撐全域旅游發展,優化提升馬爾康市和康定市作為地區性中心城市的服務能級,推進教育、醫療資源的共享和文化體育、旅游服務設施的配置,培育其他縣城及中心鎮專業化服務特色,逐步推動全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