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熹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近日,自貢榮縣居民劉女士收到一個匿名大禮包,拆開時看到里面有一張“雙十一”購物活動的宣傳單“0元購物,多重返利”。就因為下載了對方提供的一個APP,劉女士付出了超過30萬元的代價。

  與騙子對話

  看到宣傳單后,為了參加返利活動,劉女士掃碼添加了助理“向潔”的賬號,對方將其拉進一個QQ群聊,通過群內鏈接下載了叫Sky.Mc的APP。

  助理“向潔”稱在APP上刷單可以得傭金,劉女士做了前幾次任務后,果真得到了相應傭金。殊不知,她正一步步掉入對方的陷阱。

  劉女士再次領取新任務后,對方稱任務升級了需要墊付保證金,任務完成后就會退回。嘗到甜頭的劉女士深信不疑,分多次給對方轉賬后,對方稱劉女士操作錯誤,為了控制風險,需要打包現金通過網約車發往指定地點。

  轉賬記錄

  劉女士在“向潔”一步步引導下,準備好了現金,在白紙上寫好“非取貨本人請勿打開”“如有打開,損失自行承擔”等警示語后,貼在裝錢的紙箱上,通過“貨拉拉”APP預約車輛分4次向對方寄出了307000元,發往對方指定的宜賓市、自貢市、內江市等地。最終,一共向對方交付了35萬元!

  待劉女士反應過來被騙報案時,被騙資金已被詐騙團伙轉移。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警方提醒,大多騙局,騙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貪小便宜的心理獲取信任,廣大市民朋友務必牢記:兼職刷單就是詐騙!

  同時,詐騙分子的作案手段在不斷升級。該起案例,便是通過“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網約車投送”的組合模式進行洗錢,手段更為隱蔽。騙子以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取現金,通過滴滴、貨拉拉等網約車,以及其他郵寄、跑腿等方式,運送至指定地點。而接收包裹人員往往會背包,戴帽子、口罩、眼鏡掩蓋面部特征,最終達到行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