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資陽觀察 楊蜀丹

  近日,網友史先生在“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上反映,家里12歲的孩子因牙齒矯正前往安岳縣人民醫院就醫,醫生告知需要查血和做CT等檢查,交完費后才發現檢查項目里面需要查艾滋、梅毒等。

  “一個12歲的未成年,父母也沒啥傳染病,為啥要查艾滋病和梅毒?而且在開具這些檢查之前也沒有告知我們。”史先生不禁疑惑,這些檢查是否有必要,醫院是否存在亂收費的情況?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并采訪了業內專家。

  網友質疑

  12歲未成年矯正牙齒需要檢查艾滋、梅毒?

  今年8月7日,家住資陽市安岳縣的史先生帶著年滿12歲的兒子前往安岳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門診就醫。“因為孩子牙齒排列不整齊,有些‘地包天’,所以就趁著孩子暑假去醫院看看。”史先生告訴記者,當時門診醫生在查看孩子牙齒情況后,就說矯正牙齒需要拔牙,需要先做個CT和查血,等CT檢查結果出來后再出矯正方案。

  史先生繳費后,帶著孩子去做了相應檢查。過了幾天,史先生在醫院APP上查詢檢查報告時發現,醫生開具的檢查項目中,有一項是“艾乙梅丙”檢查。“乙肝、丙肝這類傳染病檢查我還能接受,但是對于一個只有12歲的未成年,我們父母也沒啥傳染病,為啥要查艾滋病和梅毒?而且在開具這些檢查之前也沒有告知我們。”史先生告訴記者,他就相關問題向醫院投訴過,但沒有得到反饋。

  記者從史先生提供的病例信息上看到:檢查項目包括CT磁共振、全血細胞計數+五分類和艾乙梅丙。費用包括診查費、治療費、CT磁共振、醫用材料、放射費和化驗費等,共計935.45元,其中化驗費為204.8元。

  醫生給12歲患兒開具的檢查項目(患者家屬提供)

  醫院回應

  拔牙屬創傷性治療,相關檢查符合要求

  對于史先生反映的情況,安岳縣人民醫院經過調查后表示,患兒史某確實是因為“牙齒不整齊”到該院門診口腔科就診,查體發現患兒呈凹面型,下頜發育過度,需進行牙齒矯正治療。

  為何要對12歲未成年的患兒開具“艾乙梅丙”檢查呢?安岳縣人民醫院回應稱,牙齒矯正過程涉及拔牙,該操作屬于創傷性治療,在治療前,為有效防范醫源性感染,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經血液、性、母嬰途徑傳播的傳染病防治相關要求,對患兒進行“艾乙梅丙”檢查符合要求,也不存在亂收費行為。

  專家釋疑

  相關檢查有必要,但應做好事前告知

  “艾乙梅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的簡稱,也就是醫院臨床工作中常說的“術前傳染病四項檢查”。記者在采訪省內多家醫院的口腔門診醫務人員時也了解到,患者在進行手術及輸血等有醫源性傳播風險醫療行為時必須同時檢查這四項,因為這四項傳染病有著相似的傳播途徑,即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那拔牙是否屬于“手術及輸血等有醫源性傳播風險醫療行為”呢?

  據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欒榮生介紹,拔牙等創傷性治療可能導致血液暴露,屬于有醫源性傳播風險醫療行為,若患者患有上述傳染病而未被發現,可能增加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的感染風險。通過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二十條也提到,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接受、配合醫療衛生機構為預防、控制、消除傳染病危害依法采取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等措施。

  那對于12歲的未成年來說,是否也有必要進行“艾乙梅丙”檢查呢?

  欒榮生指出,12歲也是屬于患病年齡范圍,盡管相比有性行為的成年人來說,概率會低一些,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存在母嬰感染,或者與陽性患者有創傷性接觸后感染的可能性。

  在開具這些檢查之前,是否應該提前告知患者?

  記者向多家醫院口腔科醫護人員進行了咨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醫護人員表示,醫生在開具相關檢查之前應充分告知給患者或者患者家屬;雁江區人民醫院口腔科負責人也表示,正畸和拔牙會在充分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屬的情況下,開具艾滋、梅毒等傳染病檢查。此外,資陽市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也指出,會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屬后,由對方決定是否要開具相關檢查。

  記者在查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條規時也發現,雖沒有明確提出在涉及到拔牙等創傷性治療開具檢查時需要告知患者,但是均提到“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明確同意。”

  “當然,從人性關懷的角度來說,醫生在開具相關檢查之前,最好還是要充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欒榮生表示,醫療行為本身是一種人文關懷,醫院如果以公告或者告示等形式,將一些在治療前有必要的檢查項目向患者進行公示,這樣既能減輕醫生重復解釋的壓力,也能讓患者能夠提前知曉檢查項目,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