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攝影報道

  11月18日下午,四川廣安一小區外商鋪前的“隱形臺階”導致多輛車翻車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發布者吳先生稱,據9月份安裝的監控記錄,已發生20多起類似事故。

  11月19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發現,臺階處已豎起路障。小區物業經理表示,該路段非行車路段,多為外來人員不熟悉路況所致。廣安區住建局表示將督促整改并排查全區安全隱患。

  視頻顯示:

  數月來連續有車輛在此翻車

  監控記錄顯示,從9月份吳先生安裝監控以來,已經記錄了20余起翻車事故,其中有電瓶車、三輪車,也有機動車輛等。

  視頻畫面顯示,多輛車在駛過該臺階時均出現明顯顛簸,部分車輛甚至失控翻車。視頻發布者吳先生說,旁邊豎了一塊小心臺階的警示牌,該警示牌原來在邊上,怕人看不到便又挪到中間,后來又挪到旁邊更醒目的位置,但還是有車輛繞著沖下去,也有車輛沒看見直接沖下去。

  有網友在評論區質疑,“已經出了這么多事了,不能改成坡嗎?”吳先生也說,“希望這里能夠早日整改,安全隱患太大了。”

  現場探訪:

  目前已經豎起警示雪糕筒

  11月19日早晨,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事發地超達公園一號小區,看到臺階處已經豎起一排警示雪糕筒,旁邊還用磚塊堆砌豎起一塊警示牌,臺階處則有幾行“小心臺階”的紅色字體。

  已豎起警示標識

  然而,由于臺階與下方地面顏色一致,界限不明晰,仍可能對行人和駕駛員構成威脅。記者測量發現,該臺階高約26厘米,如果行人專注走路的話比較容易發現,但如果分心,則容易摔跤。對于駕駛員來說,由于視線受阻或車速較快,很難及時注意到警示牌并做出反應。

  臺階旁的商戶表示,警示牌是幾個月前放置的,但效果甚微,經常還是會有人看不見從這里沖下去,造成受傷,雪糕筒則是昨天早上才放置的。

  該臺階位于超達公園一號小區側邊商圈處,目前商圈入駐商家較為稀少,大部分店鋪處于裝修空置狀態。“這個小區是今年3月份剛交房的,入住率目前還不高。”周圍商鋪鄭老板告訴記者。

  事發臺階已豎起警示雪糕筒

  “平時從這里過路的基本上是外來人員,小區住戶一般走正大門出來。”鄭老板說,這附近有個側門,但是平時進出人數并不多,在這條道上行走的一般都是來吃飯和買東西的,以及送外賣的人員。

  物業回復:

  臺階處不屬于行車道 目前已整改

  “這條道鋪了石材屬于人行道,不允許行車,我們已經多次做了提示。”物業經理宮先生說,如果非機動車想要行車,可以走旁邊的空地處,旁邊的空地做了緩坡處理,可以行車,而非機動車是不允許在人行道上行車的。

  “大概是在四五月份,我們發現有摔跤的情況后,就馬上立了牌子。”宮先生說,如果站在五米開外注意的話,是可以及時避讓開的,但翻車的車輛基本上沒有注意到提示牌。

  磕到底盤漏液的車輛

  宮先生說,為了加強警示效果,目前已經購置了可以固定的反光錐形桶,將安裝放置在此處。對于開發商是否會對此處進行修改調整,宮先生表示已與開發商聯系過,但對方表示此處當初經過驗收并不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目前只能加強警示措施。

  隨后,記者致電了廣安區住建局,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關注到此情況,并督促了物業加強整改,后續也會對全區此類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并提醒開發商注意相關問題,確保市民安全出行。

  記者手記

  隱患整改不能流于形式

  臺階看似不起眼,卻多次引發車輛翻車事故,威脅市民出行安全。此事凸顯了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缺陷及安全管理的漏洞。

  臺階與地面顏色相近,界限模糊,加之高度設計不當,使得駕駛員難以察覺,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翻車。

  在此處翻車的車輛

  盡管事故后物業增設了警示牌和反光錐形桶,但不能一放了之。這些臨時措施未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未能有效制止機動車的通行。何況顏色相近的臺階和地面,對行人也是一種潛在威脅。

  臺階高約26cm

  機動車駕駛者無視規則抄近路的行為肯定不對,隱患的排查整改流于形式也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