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行曉藝

  近日,有網友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2021年看到新聞,稱自貢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得到修復,還布局了相關展覽,并掛了自貢博物院的牌子。三年過了,仍然不能進去參觀,何時才能開放?”

  11月19日,四川在線記者聯系了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自貢市文廣旅局等相關負責人了解具體情況。

  修復后的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自貢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位于自貢市大安區楊家沖上鳳嶺,是中國現存鹽井和天車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據自貢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系珍貴的清代井鹽生產遺址,為清代自貢社會經濟發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2007年,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吉成井鹽作坊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年,吉成井鹽作坊遺址成為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的鹽業核心園區。

  “2004年我們接手的時候,遺址的本體基本已損毀,周圍雜草叢生,房屋破爛不堪。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一直是關閉狀態。”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館長程龍剛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文物,2021年12月,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啟動對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的本體修繕保護工程,修復了天車、井房、灶房等19處建筑,共4200余平方米,并對周圍環境進行了改善。2022年8月,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修繕保護工程完工,并增掛了自貢博物院的牌子。

  修復后的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修繕完成2個月左右,消防部門告知博物院沒有實施消防、安防等工程,暫未達到安全開放的條件,就一直未對市民游客開放參觀。”程龍剛告訴記者,現在已明確,明年1月,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將對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實施消防、安防等工程,預計明年10月可以對公眾開放。屆時,還會不定時舉辦一些展陳、研學活動等,讓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得到活化利用。

  (圖片由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