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剛一見面,民警還在介紹,小鐘(化名)便下跪給父母磕頭。而鐘德懷和妻子立馬將孩子扶起來,眼眶紅紅的,緊緊抱著小鐘說:“歡迎兒子回家。”
11月9日是讓鐘德懷夫婦和兒子小鐘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抱,讓離散了32年的家庭終于團圓。
11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獲悉,32年前,在四川省雅安市蒼坪山路的小鐘被人販子拐賣;32年間,雅安公安民警從未放棄過對這個孩子的尋找,經歷了五代刑偵民警的堅持,最終讓一家人團圓。
▲民警助力一家團聚
認親當天,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刑警大隊還邀請小鐘一家和專案組民警在伙食團舉行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家宴。家宴上,小鐘媽媽緊緊抓住兒子的手,特別怕小鐘又不見了。她一直記得小鐘失蹤之前的早飯是吃了兩個包子,當天特意買了兩個。
還有10多天就滿5歲的兒子
一個人玩耍時被拐走
鐘德懷、毛世友夫婦原本住在雅安市區蒼坪路一家皮鞋廠宿舍小區。
1992年5月2日,夫婦倆一大早就匆匆忙忙趕往蒼坪山菜市場做買賣,留下兒子小鐘在小區里閑逛。
然而,當他們回家后發現兒子不見了。小鐘被拐的這一天,距離他5歲生日還有十多天。夫婦倆立即發動親戚朋友尋找,還報了警。
民警滿城搜尋,也沒有結果。后來了解到,小鐘早就被小區看門的高老頭和幾個人販子盯上了。看到小鐘一個人在玩耍,高老頭以“到廣場上看馬戲”為由,將小鐘騙了出去,轉手賣給人販子。
在隨后的兩年中,雅安警方并未放棄對此事的偵查。1994年,經過前期不斷努力,專案組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破獲拐賣案件6起,3人均已被依法判決。同年,專案組前往山東、福建,成功解救4名被拐兒童和1名婦女。
令小鐘父母肝腸寸斷的是,由于一個人販子漏網,小鐘因此下落不明。
多年間,雅安偵辦此案的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任偵辦此案的民警離開前,總不忘交代一件事:尋找小鐘的下落。但因線索太少,一直沒有結果。
2008年,專案組發現了新的線索并組織開展第二次調查工作,前往福建大量走訪情況相仿人員,但因當年線索稀少,調查陷入困境。
于是,民警找到福州媒體幫助。2008年3月11日,當地媒體還對雅安警方接力為民尋子等情況作了突出報道。
這一次的報道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有疑似的孩子找到鐘德懷夫婦認親,但是親子鑒定的結果都顯示不是。
歷時32年
五代民警接力讓一家人終團圓
2011年,專案組三度出擊開展調查,抓獲犯罪嫌疑人彭某某,并循線獲悉知情人郭某某,卻因郭某某離世,導致尋找小鐘的線索再次中斷,案件因此再度陷入僵局。
時間不斷更替,但解救行動從未停止。
2021年,專案組組織第四次前往開展工作,利用短視頻平臺等發布信息尋找線索,當地官方媒體、大V賬號紛紛轉發助力,然而未能收集到有效信息。“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見一次。”在發布的尋親視頻中,小鐘的父親說。
▲民警尋人
雨城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胥珍澎介紹,這一次專案組歷時16天,找到當年的辦案人員、了解情況的人員盡可能地尋找新的線索,但依然未果。
五代刑偵人的堅持與努力,終于在今年11月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通過前期大量的偵查、調查、走訪、摸排等工作。11月,根據公安部打拐會戰推送的線索,專案組成功比對出一名與小鐘年齡、地區、特征高度符合的人員。經過DNA技術認定,確認該人員正是鐘德懷夫婦失散多年的兒子小鐘。
“從汽車到飛機,從走訪調查到利用登報,利用抖音、大V等擴大傳播力,到如今隨著刑事技術的發展,最終讓孩子被找到。”雨城民警紛紛感慨,歷時32年,歷經五代民警的薪火相傳、不懈努力,隨著小鐘回家,公安部督辦打拐專案“小鐘被拐案”畫上圓滿句號。
歡迎兒子回家
媽媽買來包子:失蹤前早飯吃的是它
鑒定結果出來后,專案組民警前往福建廈門接小鐘回家。“終于找到你了。”見到小鐘的那一刻,專案組民警快速飛奔下車,緊緊握住他。
曾是專案組成員的退休民警劉伯麗也特意來到成都的機場接小鐘回家。見到小鐘后,她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11月9日,在家宴上,大家聚在一起進行了座談并吃團圓飯,講述找尋小鐘32年間的故事。
▲團圓宴
劉伯麗當年也曾到福建尋找小鐘未果,這一次特意回到雅安見證這一刻,她表示,終于了卻了埋藏在她心底的一個心愿。
“看到幾代民警的堅持終于有了結果,大家都感到無比的幸福。”胥珍澎也感慨道。
在家宴上,小鐘媽媽緊緊地抓住兒子的手,特別怕他又不見。她一直記得小鐘失蹤之前的早飯是吃了兩個包子,當天特意買了兩個。聽到此,小鐘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包子。
見此情形,小鐘妹妹、家人、專案組民警等都眼眶紅紅的,流下了感動和喜悅的淚水。
為了迎接兒子回家,鐘德懷將家里打掃干凈,早早地在門上貼了福字。認親現場,他的嘴唇一直哆嗦著,說了許多次那句埋藏32年的話:“歡迎兒子回家。”
蒲勇 紅星新聞記者 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