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蒙 文/圖

  近日,一則“OBD作弊器讓不達標車輛一鍵‘合格’”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消息稱,在廣西、四川等地發現了一種被稱為OBD作弊器的外掛設備,用于規避檢查,讓尾氣超標的燃油車順利達標,并且已形成了尾氣檢測作弊設備的黑色產業鏈。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制約我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關鍵因素之一。規避尾氣排放檢查不僅會加劇環境污染,還可能涉及違法犯罪。針對以上問題,11月27日,四川在線記者聯系到機動車檢測企業和相關部門,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入了解。

  車載診斷系統(OBD)檢測。

  機動車檢測中的數據造假為何亂象頻發?

  機動車檢測分為環保檢測和安全檢測兩部分。在環保檢測中,過去主要采用氣體分析儀等基礎設備對尾氣進行檢測,此類檢測方式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和設備老化的影響。自2019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兩項汽車檢測新國標,OBD的檢測要求也隨之推行。

  當前,機動車環保檢測通過車載診斷系統(OBD)檢測,實現對汽車發動機、催化轉化器、顆粒捕集器等關鍵部件的工作狀態和尾氣排放進行監測,通過讀取OBD系統中的故障碼和實時數據,精準判斷車輛的排放是否達標。

  針對“OBD作弊器讓不達標車輛一鍵‘合格’”的情況,記者聯系到了成都北新機動車檢測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汪經理。

  “在機動車檢測過程中,確實發現過使用OBD作弊器規避檢測的情況。”汪經理坦言,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接口處安裝雙向接口轉化器,不會影響一般信息傳輸,卻可以屏蔽尾氣超標代碼信息,作弊完成后便將設備收起,隱蔽性極強。

  這些設備從何而來?記者注意到,OBD作弊器在電商交易平臺上能夠輕易購得。在這些設備的功能介紹中,不少都標注了可以調節三元催化劑溫度的內容。

  電商平臺上OBD設備銷售截圖。

  而在汪經理看來,銷售OBD作弊器只是機動車檢測數據造假的其中一個環節。汪經理介紹,隨著汽車檢測機構數量的增多,競爭也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誰提供了 “特殊服務”,誰就能獲取更多的車源。

  此外,還有一些從事中介維修工作的企業或機構參與其中,一個偽造的檢測結果就能帶來幾百元甚至更高的利潤,這使得弄虛作假的機構往往更“吃得開”。

  記者了解到,在機動車環保檢測作弊的車輛中,占比較高的是工作年限較長的營運類車輛。按規定,營運載客汽車在5年內每年需檢1次,超過5年的,則每6個月檢1次;載貨汽車以及大型和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在10年內每年檢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1次。

  車輛檢測現場。

  根據各地不同的價格標準以及不同車輛的情況,機動車檢測的價格多在幾百元一次。此外,車輛檢測不通過則面臨著車輛使用受限、保險理賠等問題,這也從側面促使從事營運行業的車主產生了投機取巧的動機。

  如何減少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

  在機動車檢驗檢測、維修機構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中,使用OBD作弊器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9月初,四川公布了出具虛假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六類典型案例,其中不僅有使用作弊設備屏蔽車輛OBD故障碼,還有柴油車未按規定使用加載減速法檢驗、偽造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檢驗過程中明顯可見黑煙卻通過檢驗等違法行為。

  如何減少此類違法行為的發生?“近3年,四川共查處案件64起,排放超標車輛得到進一步管控,檢驗機構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省大氣污染防治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對弄虛作假違法行為“零容忍”。

  對于檢驗檢測領域的綜合治理,離不開多個部門的協同配合。記者從生態環境廳獲悉,生態環境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打好綜合治理“組合拳”。對弄虛作假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案件,移送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取消檢驗資格;涉嫌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等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從技術層面來看,檢測設備、檢測軟件、網絡傳輸等都可能存在作弊問題。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充分借助數字賦能,組織專班對路檢路查、黑煙抓拍、遙感監測發現的超標車輛數據進行問題溯源,通過遠程監控和大數據分析梳理形成重點治理檢驗機構名單。各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也將持續推進技術培訓,提升機動車檢驗的監管能力。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廳通過安排部署專項行動,1—8月全省共查處機動車檢驗機構弄虛作假案件18起,其中,1家檢驗機構被吊銷檢驗資質,另有多起案件正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