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3時22分許,知名作家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家中去世,終年86歲。作為華語文學圈內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瓊瑤的去世,讓不少人悲傷觸動。當天,記者來到瓊瑤兒時在成都的故居,追憶她成長的故事。
走訪瓊瑤幼時故居
三層的閣樓依舊保持完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瓊瑤和自己的雙胞胎弟弟曾在成都出生,并在如今的成都錦江區總府路81號的樓內一個老閣樓里居住過一段時光。
12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錦江區順城大街,找到了總府路81號。走進小區,一抬起頭,就能看到瓊瑤故居。
![](http://n.sinaimg.cn/sc/crawl/250/w446h604/20241205/2d20-ed8920ed12dd6d2f53cdbbba7c1791a7.jpg)
瓊瑤幼時故居
這座三層磚木結構的閣樓,占地760平方米,是典型的近代公館式建筑,風格偏向歐式。閣樓正面最上方有個顯著的五角星樣式,淡黃色的瓦片撐起了三角形的屋頂,窗前有些雜草。樓上的窗戶和門是中式風格,呈棕紅色,遠遠望去古樸卻十分獨特。
據了解,這座建筑原本是民國時期一位銀行家的宅邸,后來成為多家銀行員工的宿舍。2015年5月26日,這座建筑被列入成都市第三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小區大爺講述閣樓
不少人因為瓊瑤而前來參觀
現在,這座建筑被81號院包圍起來。小區來來往往的人多數在這里租房的年輕人,他們都知道小區里有一棟年代久遠的舊樓,但卻不知道里面曾經住過誰。
劉大爺已經居住在81號院20年,他告訴記者,瓊瑤也是他年輕時喜歡的作家,他知道瓊瑤從“奶娃兒”時期就住在這里。前幾天,不少人因為瓊瑤的名氣,都到這里拍照。
![](http://n.sinaimg.cn/sc/crawl/247/w446h601/20241205/d864-d1efd8f074b25044deb9c81e6f6794a6.jpg)
瓊瑤曾住過的宅邸就在如今的總府路81號院內
“我們最初搬來時也好奇,到這個閣樓里面看過,是三層樓,里面是木結構的建筑,每層大概150個平方,里面很漂亮,墻上還有用石膏雕刻的花紋。”劉大爺還告訴記者,現在閣樓是一位60多歲的女士在居住。
“以前大家聊,說這是用洋灰和洋釘子做出來的,因此房屋很堅固。”大爺說,這棟樓有上百年的歷史,從他入住81號院就是這個樣子,從沒改變過。
瓊瑤和成都的記憶
都在她的文字里
她1938年出生于四圣祠街的仁濟醫院,也就是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4歲前一直在如今81號院的宅邸生活。
在一本描述她生平的的書《我的故事》中,瓊瑤曾寫道她對于成都的記憶。在瓊瑤的筆下,成都有大片油菜花,還有甜甜的白糕。
![](http://n.sinaimg.cn/sc/crawl/258/w454h604/20241205/08a3-7f9e650bdea377885ea57ab7a36d2495.jpg)
瓊瑤幼時故居
“我已記不得吃白糕的事,記不得在成都的生活,對于成都,我除了記得門前的油菜花以外,就只記得我和奶媽分手時,雙雙抱在一起,哭得難舍難分的情景。和奶媽分手,是我四歲的時候。那時,抗日戰爭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但是四川省得天獨厚,算是大后方,所有其他各省的人,都遷移到四川來,四川一下子變成了人口匯集之地。我們一家,早早就到了成都,原該好端端地住在成都,不要離開才是。如果我們不離開成都,以后許許多多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都不會發生。可是,我們卻在一九四二年離開了成都,去湖南老家和祖父團聚,這一團聚,才把我們全家卷入了漫天烽火之中。”
2002年,瓊瑤還把這本《我的故事》寄給了曾在仁濟醫院親手接生她的醫生段儀明以示紀念。在不少瓊瑤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她在成都的幼年時光。
如今的舊邸,被81號院包圍,院外早已經沒有那片油菜地,而是車水馬龍的街道和繁華龐大的商業體。
(記者 趙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