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來臨,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以及諾如病毒感染等腸道傳染病進入了發病高峰期。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預防肺炎支原體呢?12月4日,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相關提示信息。

  肺炎支原體是什么?

  肺炎支原體是引起人類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微生物,它不屬于細菌,也不屬于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打卡”,但秋冬季節特別活躍。

  在社區、家庭或者聚集人群中可以流行感染,在學校、幼托機構等較封閉的場所或環境中可發生聚集性疫情。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么?

  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咳嗽和打噴嚏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易感人群有哪些?

  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5歲及以上兒童和青少年。

  中招后主要有哪些癥狀?

  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般較輕,潛伏期較長,一般為1~3周。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肺炎支原體感染大多預后良好,僅極少部分患兒治療效果不佳,可轉為支原體肺炎。

  如何治療?

  感染早期癥狀與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差別不顯著,須經過病原學檢測才可確診。

  如果病人精神狀態良好,可居家觀察。出現咳嗽、發熱、咽痛等癥狀時,建議及時就醫,并根據醫囑進行治療,避免延誤。建議在沒有明確臨床診斷之前,勿自行經驗性服用抗生素。

  感染過肺炎支原體后還會二次感染嗎?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個體的抗體持續時間存在差異,并且隨著時間推移,抗體水平可能會逐漸下降。大約六個月后,抗體水平較低者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如何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

  目前無針對性疫苗,做好個人防護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用臟手觸摸眼睛、鼻或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手肘等遮住口鼻。

室內定期開窗通風,去人員密集且封閉場合時建議科學佩戴口罩。

規律作息,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