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船村坑洼泥濘的道路
一條長約4公里,4至6米寬的鄉村道路,原本為水泥路面通行順暢,是四川南江縣雙流鎮原筆山村(2020年已合并到菩船村)村民的“出行要道”。然而,村民近日反映,這段鄉村道路出現大面積溝槽,一到雨天就坑洼泥濘,路過車輛也常常陷入坑中,村民出行都很困難。如今,春節將至,很多在外務工村民都擔心開車回不了家,希望能盡快將路修好方便出行……
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前往現場探訪發現,這條道路確實存在多處坑洼,并親眼目睹路過車輛被陷。當地村民介紹,這條道路系2014年左右由村民出部分資金,政府出大部分資金硬化成的一條水泥道路。2023年,該路段實施改建,但工程尚未完工。從此,夏天灰多,雨天泥濘,還出現不少坑洼。有村民擔心,如果村里老人出現急事急病,還會影響應急和救援車輛出入……
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該改建工程為“南江縣菩船到雙流段美麗鄉村路改建工程”,項目全長20余公里,起于菩船街道,經鄭家洞革命遺址,止于雙流鎮污水處理廠對岸。其中,菩船至鄭家洞段采用四級公路Ⅰ類標準建設,建設工期為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目前存在多處坑洼的道路就是這段約7公里的公路。而這一路段正好經過菩船村,并將對原筆山村約4公里的原有道路進行改建。
對于村民反映的情況,12月3日,南江縣雙流鎮政府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已到位項目資金1300萬元,預計在過年前保持路面通暢。5日,南江縣公路局一名副局長也表示,現在已到位1300萬元資金,爭取在過年前修好路基。
村民反映:
村里道路坑洼泥濘出行困難
路過車輛也常常陷入坑中
近日,家住南江縣雙流鎮菩船村的陳先生在網上反映,該村的一條道路破爛難行,出入都很困難,特別是下雨天,因坑洼泥濘,車輛“淪陷”開不回家。據他提供的視頻顯示,為了讓道路能順利通行,他拉來碎石鋪在路上,一名老婆婆和他一起用碎石填補坑洼的路面。

▲菩船村村民稱,村里道路坑洼泥濘出行困難
12月1日,陳先生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村里的這條路是雙流鎮菩船社區到鄭家溝景區的必經之路,之前是水泥路面。
2023年,當地政府計劃改建該路段,在將水泥路面挖掘后,造成部分路面出現大面積溝槽,一遇下雨天,道路就坑洼泥濘,因積水嚴重,不僅村民通行困難,路過車輛也常常陷入坑中。該道路在2023年動工改建后,時而開工,時而停工,“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修好”,這種情況至今已一年多時間。
記者走訪:
水泥路面遭挖掘存在多處坑洼
親眼目睹三次陷車
根據陳先生反映的情況,12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驅車前往南江縣雙流鎮菩船村實地探訪,沿菩船至雙流鎮段美麗鄉村路改建項目道路,不到1公里就遇到一處坑洼,記者只能停車步行。
沿途,公路路面為土路,旁邊堆著挖掘的水泥塊。繼續步行約1公里,記者來到一處岔路口,一輛三輪車拉著建材陷入道路坑洼中動彈不得,兩名男子正在等大貨車前來救援。
10多分鐘后,大貨車小心地經過記者停車處的溝槽路面來到三輪車前,兩男子隨后把路旁石頭填在坑內,因路面泥濘打滑,大貨車拖著三輪車,三次才將三輪車拉出。

▲大貨車救援三輪車
隨后,紅星新聞記者繼續徒步前行菩船村,陳先生帶著記者沿著村里道路一直步行到鄭家洞革命遺址,沿途看到多處坑洼。
陳先生指著他和一名老婆婆填補的路面坑洼稱,該坑深直到小腿處,雖然近日村里挖掘機作業,填了部分泥土,但陳先生說:“一下雨,又要變成坑洼路面?!?/p>
在鄭家洞革命遺址下方的道路,記者看到,該路段坡大,彎急,原有水泥路面被挖掘后已變成土路,沒有排水溝,一輛小貨車因路面泥土打滑,在多人幫助推車下才脫困。
陳先生介紹,因原有道路被挖掘后,道路排水溝被破壞,下雨時雨水帶著泥沙從道路上流過,低洼路段積水嚴重,這幾天放晴,積水才慢慢消退。他還稱,這段改建道路長約7公里,大貨車平時都不敢走,泥土路面坑洼處容易陷車和積水,硬化路面大貨車路過時易甩尾,司機們都提心吊膽。
12月3日早上,紅星新聞記者在返回途中,看到在記者停車處,又有一輛拉磚的大貨車陷入坑洼中,有人正將磚卸到另一輛大貨車。
據陳先生介紹,現場一年輕男子是做木材生意的張先生,他已多次救援陷坑的車輛。

▲村民開自家挖掘機修路
在大貨車脫困之后,張先生又開來自己的挖掘機將水泥塊填入坑洼中,確保大貨車能夠通過。張先生向紅星新聞表示,他參與過多次救援,自己的車拉貨時也會路過這處坑洼路面,其對坑洼路面縫縫補補地修過多次,但只能解決一時的通行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村民憂心:
今年春節能開車到家門口嗎?
如果村里老人出現急事急病怎么辦?
隨后,紅星新聞來到南江縣雙流鎮菩船社區該路段起點,確認該路段項目為“南江縣菩船到雙流段美麗鄉村路(鄭家洞鄉蘇維埃舊址長征革命歷史遺存)改建工程”,由四川省巴中市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承建。

▲南江縣菩船到雙流段美麗鄉村路改建工程
該項目施工公告顯示,項目全長20.313公里,起于菩船街道,經鄭家洞革命遺址,止于雙流鎮污水處理廠對岸(與沙雪路相接)。其中菩船至鄭家洞段公路等級采用四級公路Ⅰ類標準建設,路基寬度6.5-4.5米,路面寬度6.0-3.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工期為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菩船至鄭家洞段公路正好經過菩船村,實際施工還將對原筆山村4公里道路進行改建。
對于這條路,原筆山村的一位老社長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2014年由原筆山村村民出資部分資金,政府出大部分資金,修成一條4至6米寬,20厘米厚,約4公里長的水泥路村道,此后村民出行變得通暢。
但在2023年,該路段進行改建,但改建工程并沒有一次性完工。從此,夏天灰多,雨天泥濘,路面還出現不少坑洼處,因積水嚴重,路過車輛不是打滑就是陷車。
多名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一次性修好路,他們很高興,但如今道路竟變成這般模樣,不僅影響村民出行,如果村里老人出現急事急病,還影響應急和救援車輛的出入。
陳先生還介紹,馬上要過春節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很多都要開車回家,早就在問村里的路修得怎么樣了,能不能開到家門口。
在外工作的村民陳某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去年回家過年,因路不好走,他不得不將車停在距村子2公里遠的地方,走路回家,今年如果路還不好走,就不打算回家過年了。
在江蘇發展的村民李某根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去年過年他開四驅越野車回家都夠嗆,更別說普通的小車了。如今,家中還有80多歲的老人,沒修路前,老人還可以步行到菩船社區買點生活用品;修路后,老人都不敢出遠門了。他還稱,這條路不僅是菩船村村民出行通道,有時還是“生命通道”,村里留守老人多,萬一有個急事急病,隨時都需要車輛救急。
面對坑洼的道路,不少村民表示,即使暫時不施工,也要先解決村民出行的問題,如今既不解決出行問題,也沒收到相關解釋回應,直接受影響的還是村里的村民。
相關部門回應:
已到位項目資金1300萬
預計過年前保持路面通暢 公路局稱春節前修好路基
在走訪中,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改建工程實際有挖掘機在施工,但并不是在填補路面溝槽和坑洼,而是在做一些工程輔助作業,至今并沒有解決村民出行困難的問題。
12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與陳先生一起前往雙流鎮政府,據工作人員介紹,經過菩船村的“菩船街道到鄭家洞路段美麗鄉村路”總共有7公里左右,目前工程已動工,已到位項目資金1300萬,預計在過年前保持路面通暢。
12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帶著村民反映的問題,前往南江縣公路局了解情況。該局負責工程項目科室工作人員介紹,此路段南江縣交通運輸局領導很重視,目前正在動工。
既然已動工,為何不解決村民出行問題,先填補公路坑洼處?對此,該工作人員現場核實獲悉施工方并未對坑洼處進行填補后,立即在電話中讓項目負責人先填補坑洼路面。
針對村民擔心該路段修路指標的問題,紅星新聞記者前往南江縣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管理辦公室,該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該路段業主單位為南江縣公路局。隨后,記者聯系上南江縣公路局一副局長,他介紹,該路段有修路指標,停工原因是因資金不到位,目前到位資金為1300萬元,春節前將對菩船到鄭家洞路段整理出路基,盡量加寬路基,計劃明年鋪瀝青。鄭家洞到雙流鎮路段,因道路較窄,增加錯車道,加強安全防護管理,修補被破壞路面。
紅星新聞記者 張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