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佳敏四川在線記者魏馮攝影報道
12月13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大廳內,44歲的田茂芬因為感冒初診,拿著《三日內復診預約申請單》,之后她只需要拿著單子在導醫臺辦理手續,就可以拿復診號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因為‘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免去了掛號費。”
所謂一次掛號管三天,是三天內,患者掛號就診后,檢驗、檢查結果若當天未出,可憑首診醫生出具的復診預約單,到導醫臺辦理免掛號費手續。
記者發現,四川多地從2023年8月開始試點實施“一次掛號管三天”措施,且多數醫院免費復診范圍覆蓋普通門診,不含急診患者和患者首診已完成,因疾病再發需要就診的患者。
推行一年,四川多地有了哪些變化?
部分試點醫院門診量和滿意度雙提升
惠及全省患者近429萬人次
綿陽四〇四醫院醫務處副主任張洋介紹,一年以來,“一次掛號管三天”的運行依托醫院的智能導診分診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患者身份(居民身份證或就診卡號)自動判斷并提醒此號是否為“一次掛號管三天”的免號,并匹配就診科室,掛號單上也會有相應顯示。
這項服務的“上新”,帶來的變化也很顯著。
記者了解到,部分醫院門診量在提升。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王京表示,“一次掛號管三天”服務患者近萬人次,門診數量也在增加。綿陽四〇四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秦佳敏說:“服務施行后,明顯感覺到門診復診病人變多,門診數量有所增加。”
![](http://n.sinaimg.cn/sc/crawl/163/w550h413/20241216/3610-ec0baea41069262e22399e2498713374.jpg)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大廳,該院是成都第一家試點“一次掛號管三天”的醫院。魏馮 攝
在門診量增加的同時,就醫秩序依然保持良好。“以前會有患者今天找A醫生看病開了檢查檢驗后,明天需要解讀報告,A醫生明天沒排班,患者明天需要重新掛號就診,現在明確一次掛號管三天的流程,花在解釋溝通上的時間少了,誤會更少,復診更有序了,患者就診更便捷了。”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岐宏政表示。
患者滿意度也在提升。據調查,綿陽四〇四醫院實施“一次掛號管三天”惠民服務后,今年1至4月門診患者滿意度得分明顯提高,平均得分達90.47,同比增長超過3%。截至2024年11月,綿陽四〇四醫院免費復診掛號患者共計15.8萬人次,累計減免復診掛號費用225萬元。
“此前,也有患者對我們醫院‘二次掛號’的問題進行過投訴,‘一次掛號管三天’這個政策則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眉山首個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的醫院——眉山市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黃滔介紹,醫院自2023年9月推行政策以來,至今已掛0元復診號63846個,為患者節約費用超過102萬元。
更多需要連續治療的患者因此獲益。眉山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鄒志坦言,醫生更能掌握這部分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對慢性病的動態觀察。
據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到今年5月,全省21個市(州)全部實現“一次掛號管三天”試點工作全覆蓋,其中瀘州、德陽、內江、樂山、南充、眉山、資陽等7市已在轄區內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推廣。目前21個市(州)63.64%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已開展該服務,惠及患者近429萬人次,節約醫療費用約0.35億元。
專家建議“因院制宜”
可通過加大信息化建設等方式保證就診秩序
實現“一次掛號管三天”一年多以來,面對增多的門診量,醫院如何保證患者的就診秩序,同時保障診療水平,降低醫生負擔?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王京表示,作為成都首個試點該政策的醫院,一年來有很多省內外醫院來學習經驗。“我們建議想要推行這項政策的醫院,可以加大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合理分配復診號源,或專門開設復診門診服務復診患者,或者分時段,比如下午某一時段設置專門看檢查檢驗報告等。”王京表示,醫院在政策推行階段,也運用了互聯網就診咨詢渠道,引導患者和首診醫生互動,通過多種渠道減緩診療壓力。
眉山市人民醫院就采取了分時段和增加門診量的辦法。“我們固定了復診病人看診時間,上午11:30—12:00和下午16:00—17:00是復診時段。患者根據預約時段提前30分鐘來院。同時醫院內部動員醫生在已有號源基礎上,主動加5%—10%號用于免費復診。”黃滔說。
綿陽四〇四醫院的做法也值得參考。該院醫務處副主任張洋表示,號源的分配調整是關鍵,醫院采取相互交叉方式分配首診患者、復診患者、過號患者等的叫號順序,對于當日復診患者,門診護士站可直接續號,協助排號就診。同時,門診工作人員會根據科室實際情況、醫生排班、當日患者量或患者需求,動態調整每日放號數量,現場協調掛號處、信息科增加就診醫師號源,針對復診患者較多的專業,還會立即啟動相應專業應急門診,緩解就診壓力,確保每位患者相應時間段內均能得到診療。秦佳敏表示:“雖然醫生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每個門診配備的門診護士和熱門門診配備的助理醫生會在患者候診的時候提前收集患者問診需要的數據,會提前量血壓,了解患者病史、用藥史,減輕門診醫生的負擔。”
在川觀智庫健康研究院專家、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常務副院長潘杰看來,“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需“因院制宜”推廣。“這個政策解決很多患者重復掛號的麻煩,就現階段來說,更加適合門診負荷量相對不大的醫療機構推行,保障門診患者就醫連續性。但該政策涉及醫院本身門診負荷量、信息化建設程度和醫院內部規定,對部分門診負荷量‘特別大’的醫院來說,推行‘一次掛號管三天’有可能會擠占初診患者的醫療資源,影響醫療服務效率,這部分醫院需理性科學評估是否可行,也可探索推廣其他創新的服務方式改善就醫體驗。”
目前,四川將“一次掛號管三天”工作納入“全省衛生健康工作要點”重點推進,建立“月分析、季調度、年總結”工作機制。支持部分市(州)開展“一次掛號管三天”試點,鼓勵試點醫療機構在不影響醫療服務效率的基礎上,根據科室和疾病類型,探索“一科一策”復診方式和流程。
更多服務也在各院陸續“上新”——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推行“一號通”服務,8月1日起,13家金牛區網格化城市醫聯體成員單位向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轉診患者無需再重復掛號;今年11月,綿陽四〇四醫院兒科和呼吸科根據患者就診情況將門診時間延長至19時,同時增加周末門診,滿足青少年患者的就醫需求,醫院將于12月16日正式啟動午間門診,將全院的門診時間從原來的14時提前至13時,更好滿足上班族的就診需求;眉山市人民醫院啟用“診間預約”服務,醫生在門診工作站為接診病人直接預約下次就診號,運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預約診療精準度,進一步提高病人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