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文露敏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國家隊”隊員數量增至80個。

  四川也迎來了“增員”: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至此,四川已擁有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為西部第一。

  先進制造業彰顯國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是支撐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此次“國家隊”擴容,誰是四川“新面孔”?

  新晉“隊員”,憑什么?

  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也是一支“精銳部隊”——集群已形成涵蓋整機與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維修服務、地面保障于一體的完備產業體系,聚集航空航天企業超千家。

  梳理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是第一家以“航空航天”入列的集群,也是該產業領域第一家跨區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入選的關鍵,在于優越的產業基礎、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獨特的地理優勢。”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秘書長李輝表示。

  成都富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火箭級間段上架鉚接前,中間框定位裝配。川觀新聞記者 李志強 攝

  1000余頁集群競賽申報書,更清晰地描畫出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的“全貌”:成都為核心,牽引帶動集群發展;德陽、綿陽重點發展零部件、大部件制造;自貢依托空域基礎優勢發揮試驗試飛及交付功能;涼山州重點發展釩鈦合金等原材料,同時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為支持推進火箭衛星發射……同時,成德綿自涼地區還是連接西南與西北的重要樞紐,擁有我國首個完成200次發射的航天發射中心,世界最大的大型鑄鍛鋼制造基地等。

  “一核四點,錯位協作,三線建設時期布局的產業優勢和四川的地理優勢已轉變為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優勢。”在李輝看來,供應鏈上,航空航天主機廠、高端設備制造商、零部件加工企業串珠成鏈;創新鏈上,技術、人才、設備、試驗測試基礎設施等要素交互流動和深度耦合,共同構成集群的“家底”。

  聽到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的消息,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聯盟理事長蒲旭峰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作為集群促進組織,他們充滿期待:2023年,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營收2700億元,同時已形成涵蓋生物技術藥、化學藥、中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體系,聚集生物醫藥相關企業6700余戶。

  但僅憑規模遠遠不夠。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與傳統產業集群相比,綜合實力更強、創新水平更高、協同合作更優。美國硅谷高科技信息產業集群、日本九州島半導體產業集群等,都是全球代表性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通過集群競賽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進行培育。近年來,四川將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作為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培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聚焦六大優勢產業,加快構建世界級—國家級—省級集群梯度發展格局。

  從行業分布看,四川擁有的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分別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領域,全部集中在四川六大優勢產業。

  這次,為什么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

  成都優賽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姚喆提到一個細節:身處生物醫藥產業中較為“年輕”的細胞治療賽道,2020年,這家企業落地成都高新區時,可以說是“獨苗苗”;而最近一場細胞產業的研討會上,他驚訝地發現,僅僅4年過去,成都高新區已涌現出一批優質細胞治療企業,初步形成了集鏈成群的產業生態,“拿上游細胞治療培養基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在成都實現配套,降低新藥研發成本。”

  “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飛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落地。”蒲旭峰介紹,集群建成了全國首個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基地,構建起覆蓋藥物發現、藥效、安評、中試工藝研究、臨床驗證等新藥研發全鏈條全過程高能級創新平臺集群,在體外診斷、高端復雜制劑、超聲治療等領域培育起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小容量注射劑生產線。企業供圖

  特別是在血液制品、抗體藥物、核醫藥等細分領域,集群已具備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能力。以核醫藥產業為例,擁有國內最完備的“堆-研-制-用”產業鏈,企業數量約占全國一半,醫用同位素研制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先進制造業集群,拼什么?

  各憑本事進入“國家隊”,四川的5位“隊員”,還要代表中國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發起沖擊。

  既有“隊員”身先士卒。2023年,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主營業務收入7127.7億元,同比增長12.2%;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集群產值2900億元,同比增長26%;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產值17129.4億元,同比增長1.8%。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早已展開。比如,成都印發《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培育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市軟件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突破10000億元。省級層面,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作為四川省15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下一代操作系統及應用”入選省級產業新賽道名單,納入“快車道”培育。

  “聚焦‘產業’二字尋求規模和技術的突破,也要聚焦‘集群’二字,讓更多企業、技術、資本等‘上鏈入群進圈’,產生‘化學反應’。”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指出。

  本次擴容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超六成由跨市、跨省聯合申報,相比以往,體現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趨勢,契合產業建圈強鏈的需求,也對協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避免“集而不群”?

  先從自身找經驗。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先進制造業集群,覆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多個城市。

  總結打法,一是建強工作機制。近年來,成渝雙方聯合制定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9項,專項、關聯、配套要素及共性政策160余項。

  二是打通產業鏈地域邊界。依托產業鏈供需對接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兩地540余戶電子信息企業實現互采互供。成都和重慶之外,在綿陽、璧山、遂寧等地布局細分領域專業化產業鏈,構建起原輔料、電子元器件、整機終端等產業鏈配套體系,雙邊合作企業數量近千家,集群協作配套率提升至50%左右。

  再看“他山之石”。李輝分析,沈陽航空集群構建了臨空經濟區、航空航天城和通航產業基地的“雙核一基地”空間格局,實現錯位發展;西安航空集群則打造了航空先進制造業中心、民機與航空制造產業園等5大園區“五園并進”產業格局,形成特色鮮明、配套齊全的航空產業發展體系。

  “這啟示我們,要加強地域間的協同合作與資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動產業發展。”李輝總結,要加快成德綿自涼五地產業協作機制創新,推動航空航天集群做大做強。

  發揮集群地域輻射能力之外,“龍頭+配套”的鏈式發展模式也值得關注。

  比如,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集群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比例接近1:5,產品的區域內配套率超過40%。依托東方電氣、國機重裝、通威太陽能等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占有一席之地的頭部企業,一大批上下游企業聚集成長,2023年,集群能源裝備整體及配套企業超過2000戶,有極強的根植性和配套能力。

  “創新也要協同。”蒲旭峰指出,與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相比,大量創新還停留在“me too”或者“me better”階段,原始創新較為匱乏。他建議,要支持建設生物醫藥GMP中試平臺、檢驗檢測中心、孵化加速器等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特別是聚焦前沿生物技術、先進醫療技術、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力爭打造一批國家級醫藥創新平臺。

  翻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江蘇14個,浙江8個……近年來,浙江、廣東等地紛紛出臺了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專項政策。要想不掉隊,四川的增補“隊員”還要從哪來?

  今年,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四川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管理辦法(暫行)》,明確將按照“分類培育、賽馬競優”方式,開展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管理和認定工作。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綿陽市柔性顯示產業集群、成都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等17個集群進入“快車道”納入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名單,將是四川未來參與國家集群競爭的“后備隊”“生力軍”。

  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四川將繼續高標準實施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推動集群鍛長補短建新,加速培育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全面提升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同時,為服務支撐集群高質量發展,擬啟動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聚焦“優載體提能級、壯主業亮特色、強鏈群育生態”,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延鏈升鏈,加快新興產業補鏈強鏈,促進未來產業建鏈成鏈,帶動重點產業能級大幅提升,有力支撐重點產業建圈強鏈走深走實。

  企業已感受到積極信號。

  “目前四川細胞治療產業還沒有出現爆款產品。”姚喆說,希望隨著集群的培育壯大,企業能夠得到更多政策、資金、人才的傾斜,在更加“專心”的環境中,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