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某等人注冊公司孵化“涼山孟陽”等網絡主播,以“助農”的名義,低價購入非涼山農副產品,虛假拍攝在涼山農戶家中收購農特產品視頻,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假借大涼山名義銷售。據悉,“涼山孟陽”在短視頻平臺曾擁有386萬粉絲。
![](http://n.sinaimg.cn/sc/crawl/128/w537h391/20241227/5c5a-253d38640ed2270a49c7bc9f5a71aa17.png)
▲網紅“涼山孟陽”
12月26日,四川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度涼山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唐某某等8人虛假廣告案”,并披露了該案案情(紅星新聞曾報道:百萬粉絲網紅“涼山孟陽”被判刑:賣慘人設系編造,背后公司直播帶貨假冒產品牟利超千萬)。
據介紹,唐某某團伙銷售額共計3500萬余元,非法獲利共計1300萬余元,其中唐某某非法獲利300萬余元,阿西某某(“涼山孟陽”)非法獲利700萬余元。8名被告人均構成虛假廣告罪,被判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孵化網紅,“假助農真擺拍”
團伙直播帶貨假冒大涼山產品,非法獲利1300萬元
據介紹,2020年以來,被告人唐某某等人注冊公司并孵化出被告人阿西某某(抖音昵稱“涼山孟陽”)、被告人阿的某某(抖音昵稱“涼山阿澤”)等網絡主播。被告人唐某某等人以“助農”的名義,低價購入非涼山農副產品,虛假拍攝在四川省昭覺縣山區農戶家中收購上述農特產品視頻,通過被告人阿西某某、阿的某某的抖音平臺注冊賬戶,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假借大涼山名義,銷售非涼山產地的農特產品。
在阿西某某、阿的某某直播期間,被告人唐某某還使用購買來的大量粉絲賬號在直播間內通過控評等方式欺騙消費者。被告人唐某某團伙銷售額共計3500萬余元,非法獲利共計1300萬余元,其中被告人唐某某非法獲利300萬余元,被告人阿西某某非法獲利700萬余元,其余被告人非法獲利6萬元至200萬元不等。
8人構成虛假廣告罪
一審被判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均未上訴
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唐某某等8人違反法律規定,在抖音直播平臺利用商業廣告對產品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均構成虛假廣告罪。被告人唐某某系主犯;其他7名被告人系從犯。根據部分被告人自首、8名被告人均自愿認罪認罰、部分被告人退繳部分違法所得等量刑情節,分別判處8名被告人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2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金,追繳個人違法所得6萬元至700萬元不等。一審宣判后,8名被告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http://n.sinaimg.cn/sc/crawl/108/w550h358/20241227/9bf0-49a0c8ffb93dbba0ae19c894a1239f02.png)
▲涼山警方抓獲“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犯罪嫌疑人
據介紹,該案系四川法院審理的以“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為代表的首例“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之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高速發展,直播帶貨成為中國電商領域的一種重要銷售方式。以直播帶貨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當地產業發展成為一股熱潮,特別是在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上,助農直播購物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的農產品銷售。但“網紅亂象”、惡意營銷等問題也隨之出現,部分公司“唯流量論”,涉農直播帶貨“翻車”事件屢見不鮮。
法院表示,本案中,被告人在直播中聲稱案涉農特產品是從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山區農戶家中收購,并虛假拍攝在農戶家中收購農特產品的視頻,實為低價采購的核桃、蜂蜜等非涼山產地產品,利用消費者助農心理和對涼山農特產品質量好的固有印象銷售獲利,是典型的“假助農真擺拍”。虛假助農挑戰法律底線,破壞“清朗”網絡生態。流量經濟決不能脫離法治軌道,本案的依法審理,既懲治了虛假廣告行為,打擊了短視頻造假現象,體現了人民法院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的決心,又對電商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入選2024年度涼山法院十大典型案例的還有:余某等10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普某某司法懲戒案,肖某受賄案,許某某等5人訴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涼山中心支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周某某訴周某等5人贈與合同糾紛案,會理某餐飲店訴文某某名譽權糾紛案,盧某訴某市城市管理大隊扣押財物案,薛某貞等5人訴黃某等7人生命權糾紛案,楊某等8人非法采礦案。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