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四川儀隴陳先生被電信網絡詐騙被騙6萬多元后,正在后悔時,突然收到“國家反詐中心”發來的文件告知之前被騙的錢追回來了。12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挽損心切,陳先生又被騙6萬多元。

  11月下旬,儀隴縣陳先生遭遇刷單詐騙,被騙走6萬余元。12月初,他突然收到一個來自“國家反詐中心刑偵部”郵寄的“詐騙追回贓款退還通知書”。假的不能再假的文件,陳先生居然相信不疑。

  “通知書”稱,“北京市公安部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梳理了一批可以發起返還的涉詐賬戶,現對資金返還事項進行公告。陳先生只需要掃碼關注公眾號,發送888即可認領被騙的資金。

  出于對“國家反詐中心”的信任和急于想要追回損失的心理,陳先生立即掃描二維碼與對方取得了聯系。隨后,一名自稱“反詐中心李警官”的人給陳先生發來消息,告知他被騙的錢可以追回。

  “李警官”還告知,因陳先生之前被騙,賬戶還處于保護監管狀態,需要交三筆保證金用于解除監管,保證金與被騙的資金就可原路退還至其賬戶。

  陳先生被騙后,南充警方為防止陳先生再次向騙子轉賬,對其被騙時使用的銀行卡采取了保護性止付措施,暫時無法向外進行轉賬。而騙子則抓住解除措施之前的空隙編造話術,讓陳先生深信不疑。

  為領取以前被騙的6萬余元,陳先生在“李警官”的指導下,用自己的另一張銀行卡分三次向對方轉去了6萬余元“保證金”。第二天,陳先生發現錢并沒有返還,再次聯系對方時,發現自己已被拉黑。此時,他才明白又被騙了。

  網上梳理發現,近年來,冒充“國家反詐中心”進行詐騙的并非個案。騙子在對受害人實施詐騙后,再次利用受害人信息,以進群申訴找回“被騙資金”或下載虛假的“國家反詐中心APP”退賠涉案資金等,對受害人進行二次詐騙。騙子在前期詐騙陳先生時,就獲得了其個人信息,郵寄虛假文件對其實施精準詐騙,讓人防不勝防。

  南充警方提醒,公安機關返還被騙資金不會以文件形式郵寄給受害人,更不會通過網絡辦案;公安機關對受害人銀行卡進行保護性止付措施,是為防止受害人再次上當受騙,以及調查取證需要,沒有繳納“保證金”解除止付措施的說法;凡是網上自稱能幫助找回被騙資金的,都是詐騙。(綜合 南充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