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兒菜3元一斤、排骨17元一斤……12月31日,家住成都青羊區的梁麗發現,自家附近菜市場的菜價開始回落。
隨著元旦和春節臨近,蔬菜等農副產品迎來一年中的消費旺季。“兩節”期間,四川人的“菜籃子”有保障嗎?
看產量:
播栽面積穩中有升,近期迎來上市高峰時段
“你看,又吃不成了。”12月31日15時,剛扒拉了兩口面條,胡建偉的電話又響了。從凌晨4時開始,胡建偉已經換了兩次充電寶,喝光了三瓶水,但沒能吃上一頓飯。這名在成都市“菜籃子”——位于彭州市的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經商的商販說,今年的產銷兩旺的時段,比預想的要忙碌。
胡建偉看來,忙碌的首要原因,“元兇”是氣候,“這個氣候下,搞得集中上市高峰現在才來,而且上市量大。”
今年八九月間,川內大部經歷了一次高溫少雨天氣過程。這也導致大部分冬春蔬菜的播栽時段,較往年晚了半個月至一個月,無形之中,讓四川多年來11月中旬開始的蔬菜上市高峰,后延了三個星期左右。近期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往年略有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蔬菜的快速生長、采收和運輸。
“我們的豌豆尖比往年下種晚了三周,現在正是大量采收的時候。”彭州市田一美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鮑開春說,今年合作社種植豌豆尖300多畝。受播種延遲和當前天氣條件較好因素影響,目前合作社的豌豆尖采收間隔期(兩茬豌豆尖采收間隔時間)由過去的7天縮短為5天,且每畝每茬產量達到300斤、較往年同期偏高30%左右。
長勢較好的不只是彭州市的豌豆尖。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常年生產蔬菜5500萬噸左右,其中55%上市期為冬春時段,是全國為數不多冬春蔬菜產量超過夏秋蔬菜產量的省份。
全省農業大縣的點位抽樣調查表明,當前四川冬春蔬菜播栽面積呈現穩中有升態勢。根據近期全省農情調度,受入冬以來全省雨水、氣溫適中利好條件影響,全省在田蔬菜整體生長順利。
問走勢:
部分菜價仍然偏高,但持續回落空間不算大
記者走訪顯示,自11月底以來,全省蔬菜價格已保持一個月左右的緩慢回落態勢。不過,截至目前,萵筍、兒菜等四川冬春蔬菜價格,仍然較往年同期偏高20%左右。
距春節還有20多天,全省菜價走向如何?是否會回落到常年水平?
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菜價回落的空間不算大,整體將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
“過了元旦,年味就越來越濃,蔬菜消費量還會越來越大。”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會長陳孝建介紹,隨著春節臨近,四川本地蔬菜消費還會持續攀升。當前,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每天調入蔬菜量在8000噸左右,較11月明顯增加。此外,四川是長江以南各地冬季葉菜(青葉菜)的主要供給基地和“南菜北運”基地。在“兩節”期間,正是四川蔬菜外運高峰時段。眼下,僅彭州市每天就對省外輸出蔬菜兩千多噸。
因此,在陳孝建看來,即便四川冬春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都看漲,但并不意味著四川的當前菜價會出現明顯回落。
“當然,會不會有明顯的波動,還是要看天氣。”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提醒,現在是“兩節”物資保供的關鍵時刻,各地必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各項應對措施。特別是,嚴防突發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雨雪等天氣,以免對蔬菜生長、采收和運輸帶來不利影響而產生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