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1月12日,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0項參評。記者發現,參評項目中資陽市濛溪河遺址群和四川鹽源老龍頭墓地成功入選。
老龍頭墓地全景及發掘區
2024年3月,鹽源老龍頭墓地曾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今年再次出征“十大”,將向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揭開遺址的哪些重要價值?
是西南地區青銅時代標尺性墓地
老龍頭墓地位于四川省涼山鹽源縣,1987、1999和2001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先后三次對該墓地進行了清理。2020年4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鹽源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墓地進行了第四次搶救性發掘。正是此次發掘,考古出土了中國第一輛三輪青銅馬車模型和中國第一套完整的青銅腰機等大量重要文物,展現了鹽源盆地青銅文化神秘的文化魅力。
銅馬車
項目負責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志清介紹,老龍頭墓地分布于一條東西向的山梁之上,核心面積約12000平方米。目前完成發掘面積約4500平方米,清理墓葬2042座,殉馬坑1個,“這是西南地區目前分布最為密集,也是發現墓葬數量最為集中的青銅時代墓地。”
經過四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厘清了老龍頭墓地的布局與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組合特征,出土了7000多件(套)器物。它們以陶器和銅器為主,另有鐵器、金器、銀器、石器、骨器、玻璃器、瑪瑙珠、綠松石珠飾、海貝、皮革制品等。墓室中隨處可見的裝飾品,顯示墓主人是一個極為注重身體裝飾的人群。
金珠
考古人員還發現,老龍頭墓地的墓葬文化發展序列綿長而未斷裂,時代從商末一直延續至西漢早期,文化發展脈絡清晰,“它完整而系統構建了鹽源盆地商代晚期至西漢早期近千年青銅文化的年代框架與文化序列,為周邊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系和年代研究提供了標尺和參照系,是西南地區青銅時代標尺性墓地。”周志清表示。
區域青銅文化獨樹一幟
老龍頭墓地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以后,便被譽為四川繼三星堆和金沙外第三大青銅發現,但其重要性長期以來一直未被世人關注。
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再次展現出老龍頭墓地豐富的文化內涵——
尚馬之風興盛。除了象征墓主人身份與地位的以馬頭為代表殉牲和大量馬具以外,墓葬出土器物中有很多都包含了馬的元素,比如馬車、青銅馬、馬頭、打緯刀、鼓風管等。周志清介紹,“隨葬殉馬和馬具的習俗多見于中國北方和歐亞草原地區,鹽源盆地的尚馬之風是西南地區青銅時代受北方草原文化影響最為突出的印記,馬還是當地社會精英的重要標識物,象征了墓主生前的社會地位和財富。”
銅立人
鑄匠墓是老龍頭墓地較具特色的葬俗,出土了石范、鼓風管、卵石、澆包或礦石等固定組合的隨葬品。據介紹,老龍頭墓地鑄匠墓從商代末期一直延續至戰國,是西南地區青銅時代同類墓葬發現最為集中的墓地。鑄匠墓的發現實證鹽源青銅器系當地鑄造和悠久的青銅文明歷史,為川西南地區青銅時代冶鑄技術系統研究和發展范式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此外,雙馬神、太陽崇拜、雙耳罐等代表老龍頭墓地獨特的信仰傳統,以人獸為主題的樹枝形器是老龍頭墓地最具特質的青銅文化元素,也是該墓地最具辨識度的器物。雙馬神是此類青銅枝形器最為常見的主題,而枝形器反映出老龍頭族群獨特的喪葬習俗和信仰崇拜,是中國古代傳統神樹崇拜與來自歐亞草原雙馬神崇拜相結合的產物。
銅枝形器
值得一提的是,枝形器形象地展現了巫師通過助手神馬經由神樹天梯登日完成人神天地交通的場景,實現了生死世界之間的溝通,承載了鹽源青銅文化居民向陽而生的愿景。周志清表示,樹枝形器體現的同樣是太陽崇拜。老龍頭墓地中,隨處可見太陽崇拜的元素,“腹部負日和銅鈴及雙耳罐上展翅飛翔的雄鷹、枝形器上雙鳥拱日、四鳥繞日銅鏡等,與古蜀人太陽崇拜異曲同工。”
“邊疆發現中國”的鮮活案例
兩次參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老龍頭墓的價值獲業界肯定。專家認為,以老龍頭墓地為代表的鹽源青銅文化是當地青銅時代居民與中國西南地區和北方地區青銅文化及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產物與典范。
彩陶雙耳罐
據介紹,老龍頭墓地受到歐亞草原青銅文化、中國北方青銅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銅文化乃至東南亞地區青銅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響。多元文化元素匯集于鹽源盆地,耦合形成獨具特色的老龍頭青銅文化,體現了鹽源盆地的文化“熔爐”作用,彰顯了以橫斷山區為代表西南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重要研究視域。老龍頭墓地發現與研究不僅實證了西南地區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考古支撐,而且生動闡釋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
優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及“洼地效應”,形塑了老龍頭墓地獨樹一幟、兼收并蓄、多元一體的青銅文化特征,是中國西南山地青銅文明的典范。周志清介紹,老龍頭墓地的發掘是研究青藏高原東部多元文明的交匯、融合以及演進的關鍵鑰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鹽源青銅文化獨特性、復合性、多元性特征生動再現了中國古代西北與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豐富了中國古代多元一體格局文化內涵,維護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整體性與共同性,為從‘邊疆發現中國’提供了鮮活案例。”
圖片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