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志性工程——成渝中線高鐵各控制性工程正加速建設。
1月20日,記者在蜀安隧道建設現場看到,開挖直徑14.5米的我國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蜀安號”正持續穩步掘進,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自主決策、保壓、糾偏,工作人員通過“云平臺”對掘進實時監測、控制,提升地表沉降控制能力和盾構隧道控制精度。
蜀安隧道全長10.38公里,線路穿過成都繞城高速、地鐵8號線、東風渠等建構筑物,沉降控制要求極高。為此,施工方中鐵二局對“蜀安號”盾構機進行針對性設計,通過優化刀盤結構,改良渣土系統,配置大尺寸、高強度滾刀,搭載超前地質鉆探、自動通風系統等方式,提升盾構機地質適應性和風險預控能力。目前,蜀安隧道已累計掘進超過1100米。
![](http://n.sinaimg.cn/sc/crawl/163/w550h413/20250121/d7b3-5e4bcb9b80b373bf285461c3bb331de7.png)
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建設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成渝中線高鐵正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運行速度快、技術標準高,各類數字化、智能化設備裝備、技術手段為建設“保駕護航”。
在五通村特大橋、跨遂資高速特大橋、跨渝蓉高速特大橋等的連續梁施工中,智能造橋機得到廣泛運用,在現有掛籃懸澆造橋機基礎上,技術人員優化提升其適用范圍和智能化水平,結構重心更低、剛度更大,有效解決了懸臂現澆連續梁施工中結構復雜、裝拆繁瑣、安全隱患大等問題。
![](http://n.sinaimg.cn/sc/crawl/163/w550h413/20250121/a370-ac03e99ce90887032eb80d3cb9379206.png)
成渝中線高鐵跨遂資高速特大橋建設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此外,成渝中線高鐵全線最大單體預制梁場——樂至梁場建成綠色低碳智能污水處理系統,經過處理的施工廢水可用于清洗設備、栽種植物和養魚。該系統由自動控制中心控制砂石料清洗及篩分、污水再生處理、中水回用和二氧化碳汽化處理。
四川路橋鐵建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羅偉介紹,系統利用二氧化碳進行水質酸堿中和,與鈣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既實現污水高效處理,又能回收碳酸鈣粗產品。
![](http://n.sinaimg.cn/sc/crawl/99/w550h349/20250121/9c16-cfa9514e6bbc6bed9fdcc9fa5813ce18.png)
成渝中線高鐵樂至梁場智能污水處理系統。(受訪單位供圖)
成渝中線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都、重慶兩大城市間最順直、最高效的直連通道,建成后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蕭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