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細化實化工作舉措,加大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健全跟蹤督促機制,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四川30件省級民生實事,涵蓋了就業創業、教育助學、醫療衛生、養老育幼、扶弱濟困、城鄉宜居、交通出行、文體惠民、除險保安等9大領域,其中持續實施項目20件,新增項目10件。

  這些民生實事項目是如何出爐的?背后又有哪些考量?

  廣泛征集

  多種途徑收集意見建議19615條

  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省委、省政府堅持每年統籌實施30件民生實事,推動解決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了解到,今年民生實事項目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通過委托省統計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對近幾年的民生實事項目進行評估,保留一批實施效果較好的民生項目;面向21個市(州)和省直部門發出定向征集通知,推薦一批民生項目;首次面向社會公眾、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省政府民生實事監督聯絡員等征集一批民生項目。值得關注的是,還結合梳理12345熱線平臺、省長信箱,以及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發現一批民生項目。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建議共計19615條,推動“民生”跟著“民聲”走。

  “比如,我們對2024年省人代會上省人大代表提出的257件民生類建議進行了逐件分析研究,發現代表對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社區養老及助餐服務、適齡女孩接種HPV疫苗等事項普遍關注,評估論證后,將其納入了2025年民生實事建議項目。”省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此海量的建議,如何篩選和取舍?“我們按照‘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群眾直接受益’的原則,主要把握了四個方面的重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通過辦民生實事盡快補齊民生短板,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二是深入研究用好中央政策,認真梳理省委歷次全會以及省委有關重要會議部署要求,把中央要求的事項結合四川實際抓實抓到位。三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要求,把辦民生實事與促消費、擴投資等統籌起來,挖掘民生中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四是精準把握人口變化趨勢和群眾需求,以人定量、以需定供,努力提高民生實事的可感可及度。

  “與2024年相比,2025年的民生實事項目最大的亮點是:調整優化項目內容,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從出生、托育、教育、就業、就醫、養老等梳理群眾的急難愁盼,并按照普惠性、兜底性、區域性民生需求的不同特點,對惠及全省的民生事項、特殊人群兜底事項以及民族地區、脫貧地區、邊遠山區等特殊區域需求,進行了差異化梳理歸集,同時,調整優化支持方式,在財政保障的基礎上,注重調動社會和家庭力量,匯聚辦好民生實事的合力,每一項民生實事,都規定了實施標準和方式,力求把資金用好。”相關負責人表示。

  回應關切

  為四川人的美好生活“加碼”

  正在進行的省兩會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達州代表團更是以全團建議的方式,提出了《關于安排專項經費支持中小學校獲取校外專業心理健康服務的建議》。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今年的民生實事也給出回應。“支持全省183個縣(市、區)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護航學生健康成長”正是10件新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記者發現,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10件新增項目包括: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暖心服務行動、構建覆蓋全省中小學的智慧教育平臺、面向民族地區雙向選派教師、在183個縣(市、區)建設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為適齡女孩自愿接種HPV疫苗提供免費服務、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服務、實施中醫藥惠民工程、實施“天府銀齡”行動、試點建設智能化康復服務中心及試點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涉及老年人的民生實事項目中,新增了實施“天府銀齡”行動,引導老年人發揮所學所長,聚焦服務鄉村振興、關愛青少年,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支持老年大學開展開放性社會化教學試點,擴大老年大學的學位供給,更好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新增了在地級市主城區和人口規模大的縣城,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先行試點建設智能化康復中心50個,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殘疾人在家門口提供優質康復服務;依托有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康復輔具租賃服務,滿足群眾對短期輔具的需求。“用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將為推動我省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施中醫藥惠民工程體現了“四川特色”,方案明確,建設50個縣域中醫醫療次中心、60個縣級中醫治未病中心,培訓縣級師資和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人員5500人,不僅能讓群眾就近享受便捷中醫藥服務,通過培訓,還能幫助基層醫生掌握并正確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診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作用。

  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暖心服務行動,提升1.1萬個工會驛站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建設“暖心之家”,支持和引導購買職工互助保障、開展健康體檢,滿足勞動者多樣化服務需求,也是今年新增項目,“通過這些軟硬件的提升,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重視身體健康,緩解因住院或意外傷害等造成的困難,為他們提供更多樣的支持和幫助。”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四川人的美好生活“加碼”!隨著30件民生實事的出爐,2025年,巴蜀大地的民生答卷必將越寫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