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南方洪澇災害會刺激農產品價格上漲嗎?專家解答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陳溯)6月以來,中國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與常年同期相比,今年南方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降雨量偏多1~2倍,局部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多地農作物受災。南方持續強降雨會刺激農產品價格上漲嗎?

  據中國應急管理部最新數據,截至6月9日下午,南方洪澇災害造成廣西、貴州、廣東、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區、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45.9千公頃。造成茶葉、辣椒等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部分養殖設施被沖毀。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往年洪澇災害對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可以看出,如果洪澇形勢嚴峻,會對國內商品物價產生一定影響,其中農作物影響最顯著。

  記者注意到,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從5月28日開始的38.55元(人民幣,下同)連續多日上漲,到6月9日已上漲至40.72元,這一時間正好與本輪南方暴雨的持續時間相吻合。

  談到南方洪澇災害是否會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洪澇災害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時間較短,對全年農業生產影響不大。“1998年中國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但當年也實現了歷史最高糧食產量。”

  從具體農產品類型看,李國祥表示,南方主要生產水稻,由于水稻的生長環境,洪澇災害對水稻生長影響相對較小,加上1998年以來中國加大了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在糧食主產區已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排灌體系,因此對水稻生產總體影響不大,對中國糧食作物影響較小。

  李國祥表示,南方暴雨對蔬菜作物生長影響較大,南方受災地區蔬菜價格短期內可能升高,此外,暴雨還可能影響畜牧產品運輸,短期推高價格。“CPI在短期內可能有所上升,但不會是長期的影響。”

  廣東汕頭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5月30日至6月5日市場蔬菜均價同比上周持續上漲,在市場統計的51種蔬菜中,總的綜合平均價為5.17元/公斤,比上周平均價格4.88元/公斤上漲5.95%。

  統計顯示,此次南方暴雨使湖北、浙江、福建、廣東、貴州、湖南、江西、廣西等11省(區、市)農作物受災,其中貴州、湖南、江西、廣西受災最為嚴重。據專家預測,上述地區蔬菜價格短期內或將有所上漲。

  對于近期豬肉價格上漲,李國祥表示,這與南方暴雨影響運輸有一定關系,不過主要原因還是前段時間生豬生產者已經對存欄生豬進行了大量出清,近期進一步出清的意愿不大,使市場供給下降,目前的價格波動是一種周期性的反復。

  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一周,中國東部地區主雨帶北抬,長江中下游將出現強降雨過程,但廣西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仍將持續多降雨天氣。6月8日,中國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Ⅲ級。

  中國氣象局召開6月例行發布會提醒,南方各地要注意防范強降水、強對流和高溫天氣的不利影響。早稻區應注意以水調溫,防范夏季高溫熱害對早稻結實的不利影響;降水偏多地區要及時排澇降漬,促進作物正常生長。西南地區做好玉米、一季稻等作物田間管理。云南注意合理調度用水,科學用水,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