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陳杭)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今日召開疫情防控第138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對于有病人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后確診的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目前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是檢查身體兩個不同的成分,前者檢測病毒核酸,后者檢測抗體。檢測核酸是檢查鼻咽部是否存在病毒核酸成分。如查出陽性,就存在感染狀況。抗體是反映人體免疫應對病毒感染產生的物質,時間一般在感染后的兩周以后,不是一感染就能查到抗體,而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反映感染的狀況。

  吳尊友介紹,個人早期沒有抗體,抗體檢測陰性是很正常的。核酸檢測后來呈陰性,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是病毒感染在肺部,現在采樣通常在鼻咽或咽部,病變產生的分泌物把肺部的氣道堵塞以后,在咽部的病毒量很少,這時不一定能采著。二是采樣不到位,質量不高。三是病人感染病毒后病情變化,和采樣時期都會影響采樣質量。

  吳尊友稱,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檢測陰性,后來又確診,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在臨床上有,但比較少見。這就涉及到怎么解讀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對于一個人與病人接觸過,或去過高風險地區,又有癥狀,即使核酸檢測陰性也不能掉以輕心。這時不能僅依靠核酸檢測,要與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結合起來看。如果一個人沒有去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核酸檢測陰性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