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1月19日,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子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在線發(fā)表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團隊關于新冠病毒家庭內傳播的流行病學研究。該研究聚焦兩萬多個武漢新冠病毒家庭內的病毒傳播特征等,發(fā)現(xiàn)在家庭內整體上嬰幼兒和青少年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較老年人群弱,但其傳播力更強。
鑒于以上發(fā)現(xiàn),該研究建議當疫苗資源允許時,因兒童病例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建議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兒童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
該研究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4月18日期間武漢市上報的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實驗室確診病例和臨床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家庭進行分析。研究共納入27101個家庭,包括一代病例29578人和家庭密切接觸者57581例。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將新冠病毒的平均潛伏期設為5天,最大傳染期設為22天時,計算出家庭內二代發(fā)病率值為15.6%。
研究結果顯示,與其他年齡人群相比,60歲以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風險最高,而 0-1歲嬰兒的易感性又高于2-5歲(odds ratio (OR)=2.20)和6-12歲兒童(OR=1.53)。當接觸時間相同時,兒童和青少年病例(20歲以下)傳染他人的能力是60歲及以上人群的1.58倍。
同時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無癥狀感染者傳染他人的能力遠低于有臨床癥狀的確診病例(OR=0.21),而有癥狀的確診病例在發(fā)病前(潛伏期)的傳播力比發(fā)病后更強(OR=1.42)。
在嚴格的疫情干預政策實施后(如隔離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以及限制出行),一代病例的家庭再生數(shù)(每個家庭內部一個病例可傳染的人數(shù))下降了52%(從0.25 降至0.12),繼發(fā)病例的家庭再生數(shù)從0.17降低到了0.063,減少了63%。
該研究的發(fā)現(xiàn)對于制定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例如當疫苗資源允許時,因兒童病例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建議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兒童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