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新冠重癥比例,近期是否在增加?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現重癥、死亡的情況如何?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療要注意什么?年輕人確診后,出現什么情況需就醫?

  12月22日,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接受包括封面新聞在內的媒體專訪。對于上述疑問,她作出了詳細解答。

  重癥、死亡比例

  近期是否增加?

  李燕明指出,冬季,特別是北方地區天氣比較寒冷,既往也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節,包括流感等疾病也是老年人群高發。因此,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導致總體來看新冠重癥比例比較高。

  李燕明強調,老年人群一旦感染新冠,重癥比例比年輕人高。老年人的家人及獨居老人,一旦出現發熱癥狀或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定要加強監測。

  她指出,一些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反應不會那么明顯,另外,需要警惕“沉默式缺氧”,老年人對缺氧反應比較遲鈍,可能他的呼吸狀態很平穩,但是血氧飽和度已經比較低了。所以,尤其是對于失智、失能老年人,一定要監測他的體溫、心率、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出現異常要緊急就醫,就診越早,救治的成功率越大。

  近期網上有言論稱,新冠感染者出現“白肺”的情況較多,對此,李燕明表示,北京醫院作為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收治的絕大多數為老年患者。老年人中有重癥病人,但總體來說預后良好。

12月16日,在重慶市永川區一社區居民家中,流動接種小分隊為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做接種前的問診和身體檢測。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12月16日,在重慶市永川區一社區居民家中,流動接種小分隊為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做接種前的問診和身體檢測。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老年人確診新冠后

  出現哪些癥狀需警惕?

  李燕明強調,要加強對老年人的觀察,了解老年人的基礎情況。獨居老人要了解自己的基礎情況,包括基礎心率、基礎血壓、脈率、呼吸的狀態及血氧飽和度等,一旦罹患新冠,一定要密切監測這些基礎數據的變化。

  另外,還要觀察老年人一般情況變化,比如進食、大小便、精神狀態等。老年人有時不能表達身體不適,如果出現明顯嗜睡或說話邏輯問題,都是危險信號。

  李燕明提醒,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需特別關注。第一,癥狀持續或加重,比如發熱持續甚至有加重傾向,包括老年人的一般狀態、精神狀態出現明顯加重或異常,需及時就診。第二,出現新的癥狀或異常,比如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嗜睡等。第三,有些老年人本身合并一些基礎疾病,如頸椎病、哮喘、冠心病、糖尿病等,一旦感染新冠,基礎疾病容易出現加重的情況,特別是一些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需盡快就診。

  她指出,有基礎疾病和沒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和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發病比例有所差異。對有基礎疾病、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在觀察上述指標時,要更加細心,出現問題要及時就診。

  她還建議,老年人密切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一旦血氧飽和度出現異常,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據了解,血氧飽和度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危重癥監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提到,血氧飽和度低于93%是重型患者參考依據之一。

  年輕人確診新冠后

  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去醫院?

  李燕明表示,年輕人確診新冠肺炎后,出現重癥可能性非常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關注幾個問題。首先是體溫,如果持續發熱不降,需要就診。如果出現呼吸困難,類似活動以后的呼吸困難,需要注意。此外,如果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也需要就診。

  “如果沒有以上這些情況,年輕朋友可以安全在家度過整個病情過程。”李燕明呼吁,近期患者較多,很多醫院出現就診高峰,希望盡可能把醫療資源,特別是120急救資源讓給孩子、有基礎疾病的人、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12月19日,上海市閔行區一社區衛生服務站拍攝的發熱診室。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12月19日,上海市閔行區一社區衛生服務站拍攝的發熱診室。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