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數字人民幣,紙鈔是否將無用武之地?在微信、支付寶廣泛應用的今天,數字人民幣的出現是否將會與之形成競爭?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給出了答案。
數字人民幣和紙鈔將長期并存
有了數字人民幣,紙鈔和硬幣還能正常使用嗎?央行會不會強制要求大家使用數字人民幣?
針對這一市場熱議問題,穆長春給出官方回應——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不是靠行政強制來實現的,而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根據老百姓的需要。另外,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紙鈔的需求,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紙鈔的供應。
“在可預見的將來,數字人民幣和紙鈔將長期并存。”穆長春說。
目前,在紙鈔和硬幣的流通中,所有商業銀行都可以面對公眾提供人民幣服務,所有公眾都可以方便地獲得和使用現鈔。同樣的道理也將適用于數字人民幣。穆長春強調,要確保數字人民幣的廣泛可得。
一方面,所有商業銀行應該參與到流通服務中來;另一方面,也要為包括貧困地區和“數字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數字化央行貨幣,避免數字鴻溝和金融排斥。
“我們也一直在研發適合老年人和排斥使用智能終端這部分群體使用的數字人民幣產品。”穆長春說。
與微信、支付寶不存在競爭
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到底是什么關系?有什么區別?數字人民幣應用后,對微信、支付寶的使用有什么影響?
“微信、支付寶和數字人民幣不是一個維度上的。”穆長春說,微信、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
也就是說,在電子支付場景下,微信、支付寶這個“錢包”里裝著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數字人民幣發行后,大家仍可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只不過錢包里裝的內容增加了數字貨幣。所以,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不存在競爭。
搞清了“錢包”與“錢包的內容”二者的關系,“第三方支付機構能不能兌換數字人民幣”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穆長春解釋,數字人民幣的定位是流通中現金(M0),因此與現金一樣,只能由商業銀行向大家提供兌換數字人民幣的服務。但在流通方面,則可以由商業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共同向公眾提供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服務。(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