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立健全宣傳教育機制,不斷拓展方式內容
在全省率先成立法律服務志愿者協會。面對聽障人士等特殊群體,開創法治宣傳新形勢,在四川特殊教育學校中系統率先開展“手語普法”,手語普法面向社會開放,把普法工作拓展延伸社會公眾,手語普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并被司法部網站刊載。針對不同人群分類定制普法內容,普法志愿者高亮榮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個人、“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雙流區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開展區級部門結對“法律進小區”活動。開展“法浴青春、律化心靈”法律進學校活動,8個區級執法部門進入校園開展法治講座,同時舉辦學校學生及家長參與的“學生法治體驗課”。
三、健全法治文化傳播機制和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雙流區積極構建“互聯網+法律服務”平臺,率先建立覆蓋全區的“1+3”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即1個網絡平臺雙流區法律服務中心,配以區、鎮(街道)、村(社區)3個服務層級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法律服務有機結合融合。積極打造《說法》《以案釋法》專題電視法治欄目和報紙專刊。其中,《說法》收錄了全市黨員在線培訓課程。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同步播出,逐漸形成具有雙流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四、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今年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法潤雙流?幸福生活”法治文化作品創意設計征集大賽活動,活動收到富有特色、彰顯法治精神的參賽作品254部,吸引投票15667人/次。組織開展法治文藝嘉年華活動。開展“法治文藝嘉年華暨法潤天府。法治文藝進萬家”活動, 共收集法治文藝精品節目28個,組織演出10余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