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非遺賀新春 點亮中國燈”全國主會場活動暨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在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盛裝啟幕。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人們漫步這片燈火璀璨的奇幻世界,感受中國燈城的無限魅力。
自貢燈,是一份賀歲中華的過年禮
自貢燈會起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悠悠千年,源遠流長。本屆燈會以“燈賀中華,氣象萬千”為主題,緊扣“氣”“象”二字做文章,采用一“氣”呵成的手法,把握萬“象”更新的脈動,布局了“迎春賀年”“華彩神州”等七大專題板塊,燈組規模創歷屆自貢燈會之最。
對于重慶游客劉明明來說,觀自貢璀璨燈、過中國歡喜年是每年一次的“規定動作”。今年,剛步入安檢區,大門燈組“喜氣盈門”便給了他耳目一新的感覺。細細觀瞻,不難發現,剪紙與走馬燈跨界“牽手”、同臺“炫技”,燈面鑲嵌“中國紅”“窗花風”,旋轉變換間,剪紙建筑化,既巍峨高大,又精致細膩。
既有國內外的宏大敘事,也有普羅大眾的人間煙火,既有青山綠水春花秋月,也有潮玩仙俠玄幻朋克……各花入各眼,每個人都能在這片燈的海洋里找到鐘意的那一朵。劉明明坦言,自己最喜歡“奇思妙畫”燈組,“能夠運用彩燈制作技藝,深度還原孩童的幻想世界,簡直不要太酷。”
“傳統”和“經典”既是春節賀歲的底層邏輯,也是自貢燈會無法忽略的創意源泉。“這一次,我們繼續在瓷器、川戲、炫彩、吹塑、剪紙等非遺技藝上動腦筋,推出了不少特材燈組,絕對會讓70后、80后的朋友想起小時候。”燈會現場負責人羅遠致告訴記者,特別是“五谷豐登”燈組用60萬個藥瓶、一萬余件瓷器進行捆扎造型,燈光所及之處,無不閃耀奪目,歡樂祥和、萬千氣象的中國年景、年味呼之欲出。
自貢燈,是一個以小見大的萬花筒
2025年恰逢農歷的生肖蛇年。以此為由頭誕生的“青城雙姝”燈組,以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故事《白蛇傳》為藍本打造,整個橋段長約70米,一一呈現了白素貞大戰鹿鶴仙童、斷橋相會、“青白蛇”凝眸對視等情節,是本屆燈會當之無愧的話題之王。
“小紅書上有人在說燈組‘翻車’了,要不是親眼來看我就信了。實景和圖片完全是兩個概念,尤其是眼角的彩繪,那個漸變色超級美。”成都游客呂曉菲一身古裝,在“白娘子”和“小青”的巨型頭像前“打卡”。她坦言,王者始終是王者,整個場景宛如仙境,彌漫著仙俠氣息,唯一的遺憾是游人太多,拍照太難。
如果說“青城雙姝”是對中國經典故事題材的彩燈演繹,是對善良、專情、正義、勇敢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頌揚。那么與《凡人修仙傳》動畫IP合作的“凡人不凡”燈街則體現了自貢燈會與知名IP持續親密接觸、加快推動“彩燈+”“+彩燈”跨界融合的決心。
記者看到,該街區融合動畫IP,還原經典場景,并加入商業餐飲和Cosplay表演,提供觀燈、美食和互動娛樂。整條街道不僅視覺上吸引人,還展示了動畫主人公挑戰自我、追求進步的精神。街景中設有固定商鋪和流動攤位,并配置NPC角色,以深化游客體驗。街尾以實景和燈光效果重現經典打斗場面,沉浸感拉滿。
自貢燈,是一臺秀色可餐的奇幻秀
守正創新是自貢燈會一以貫之的發展底色。近年來,自貢燈會在制燈工藝與技術領域不斷迭代升級,將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讓傳統燈會煥發出時尚動感的魅力。
“不得了,‘孔雀’都已經卷到占山為王的程度了,還沒進大門就看到了。”當晚,自貢游客王曉波在朋友圈里配圖感慨一只非凡的“孔雀”羽翼華貴,豐滿到極致、驚艷到極致。
據了解,該燈組長140米、寬50米、高35米,名曰“孔雀合屏”。通過精湛的工藝和尖端的照明技術,生動地再現了孔雀羽毛的細膩紋理和豐富色彩。優雅的孔雀仿佛棲息于夢幻般的仙境,其巨大的尾羽在山坡上展開,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
“日照金山”燈組是本屆燈會的又一巔峰神作。通過巧妙運用光影與色彩藝術,日出時分壯麗雪山的景象惟妙惟肖。得益于高精度LED燈帶和色彩漸變技術的運用,“太陽”的光芒逐漸灑滿整個山頂,將山體“積雪”映照成金色,熠熠生輝,完美詮釋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本屆燈會巧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匠心打造AI機械恐龍燈組。游客漫步景區,隨時可能“遭遇”一組侏羅紀時代的“恐龍戰隊”。它們將憑借視覺識別、多感知交互以及高精度聲源定位等高科技手段,與游客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親密互動,定會為小朋友們帶來趣味無窮的體驗。
(自貢融媒記者 羅樂 芶思 王梓薇 張君亮 李婷 李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