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雨城:八月瓜“炸”出一條振興路
12年前,文昌慧回到養育自己長大的村子,她看到很多田地荒蕪,于是她決定從事農業,想用農業改變家鄉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幾年的積蓄和貸款承包了土地,發展起了獼猴桃產業,成為村里發展獼猴桃的先行者之一。
連獲幾年豐收后,潰瘍病讓連片的獼猴桃園顆粒無收。文昌慧開始懷疑農業這條路,是不是走錯了。
9月9日,文昌慧說:“我不甘心,農業做了十幾年了,我積累了很多資源和技術,讓我放棄我不甘心,我還想再拼一拼。”
盤活閑置土地 發展特色產業
農村人,從小便開始與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的時候,農村很多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著。”文昌慧說,一畝土地種植糧食,一年也就掙個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掙四五萬,所以,有勞力的人迫切改變家庭經濟情況都選擇外出。
2010年,文昌慧成立了雅安市中強同心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眾很樂意將閑置的土地租給文昌慧,除了收到租金,還能讓土地重新煥發生機。那時,全村人都盼著文昌慧能搞出個“名堂”來。
不負眾望,第二年,獼猴桃就迎來了收獲。然而令文昌惠沒有想到的是,2013年,獼猴桃被潰瘍病侵襲,后雖經多方專家“醫治”,終究不見“病情好轉”,那段時期,她的種植事業也跌至了“谷底”。
不甘心的她,拔掉了生病的獼猴桃,決定再試一次。
生長、結果……就在文昌慧以為獼猴桃“抗”過去的時候,潰瘍病再次來襲。
2018年,文昌慧無數次想要放棄。
“做農業不求賺錢,只求不虧錢。”文昌慧說,她也不怕虧錢,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閑置,虧了良心。
尋找“新生”良藥 土地再迎豐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八月瓜種植。
獼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但區別是,一個是木質根一個是肉質根。肉質根的獼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蟲害傳染性強。木質根的八月瓜相對來說就比較好養。
當第一批40畝的八月瓜苗種到地里時,在基地務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纖細,都能穿過針眼。“一開始我也沒太上心,就種著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慧說。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開始試果。
當一個個八月瓜掛滿枝頭,她叫了周圍村民都來嘗一嘗。大家都說,這個八月瓜不錯。
今年初,文昌慧開始認真對待八月瓜,拉了200噸有機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壯。“三分種,七分管”,要想發展,專家指導是一方面,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和總結。此后,文昌慧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從種植到開花結果,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8月下旬開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顏色由綠轉紫。
文昌慧再次迎來了豐收。
“今年預計能達到8萬斤,按照8元一斤來算,今年收成應該不錯。”文昌慧開心地說。
豐收季,在基地務工的工人數量達到了20多人。采摘、選果、銷售……一派熱鬧的景象。
“幾十歲的人了,哪里會要我們,現在守著家,一個月也能掙將近2000元。”村民張珍秀說。工作不累,還能學點技術,又能照顧家里,她們希望,文昌慧的基地能越辦越好。
采訪結束時,文昌慧說:“我還是想繼續種獼猴桃,我在專家的幫助下,選擇了一種抗病性比較好的品質。明年就種下去。”
對于八月瓜種植,文昌慧說:“基地就保持40畝規模,然后用更多精力有意向的村民發展八月瓜種植,因為這個管理容易,收成不錯。”(雨城區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 雨城區:嚴把醫保基金四道關 實現經辦有效閉環
- 評論() | 分享09月14號 13:42
- 雅州新區雅安大數據學院建設有序快速推進
- 評論() | 分享09月14號 13:39
- 雅安數字經濟展館將首次亮相西博會
- 評論() | 分享09月14號 13:38
- 雅安市開展“雙節”前旅游市場檢查
- 評論() | 分享09月13號 16:18
- 爾蘇藏族要過年了,歡迎大家來四川石棉做客!
- 評論() | 分享09月13號 16:18
- 雅安舉辦2021青年人才交友聯誼活動
- 評論() | 分享09月13號 11:11
- 金秋雅安走進蓉城 向游客推介“品秋果 賞紅葉”精品旅游線路
- 評論() | 分享09月13號 11:11
- 寶興縣“四個精準”推動駐村工作隊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 評論() | 分享09月10號 11:35
- 雅安大數據服務業集聚區成功入圍2021年四川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 評論() | 分享09月09號 15:06
- 雨城區:水稻機械化收割助力顆粒歸倉
- 評論() | 分享09月09號 13:48